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春节黄金周经济与文化接轨才是最大赢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0:19 中华工商时报

  单士兵/文

  春节黄金周结束了。像往常一样,盘点“春节经济”成了各大报刊的热点文章。在2月16日的《中华工商时报》上,有一篇题为《“春节经济”龙虎榜》的文章,向人们揭示了谁才是“春节经济”的大赢家。

  原来,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调查和市场反映,“春节经济”的“龙虎榜”的榜首是“铁老大”,春运期间,“铁老大”从老百钱口袋里挣的“买路钱”可谓是个天文数字,光是20多天的春运价格浮动就带来数十亿元的“浮财”。除了“铁老大”之外,电讯业、礼品业、餐饮业旅游业以及某些权力资源的掌控者借节日敛财,“坐地收钱”的寻租者也成为春节的一大获利者。

  这个“春节经济”的“龙虎榜”让我的心情很不是滋味。需要说明的是,我的遗憾并非仅仅因为春节期间存在着一定“节日腐败”行为。我所遗憾的是,从这些“春节经济”的大赢家的身上,分明可以折射出当前节日消费结构存在着特定的不均衡性,老百姓的消费品位仍然未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春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其附加值未能得到提升。

  之所以有如此之遗憾,是我深深的感觉,我们的节日消费,离节日文化太过遥远。要知道,中国人传统春节不只是一种经济消费时节,它本身还承载着诸如文化、伦理等方面太多的东西,而这些内容,都应该从人们的消费结构上体现出来。而根据这两天媒体报道,我

  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商家们也都卖得“钵满盆溢”,消费市场狠狠“火”了一把。回家过年,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回家花钱、回家送礼,甚至在一些地方演变成为回家赌钱。

  “春节经济”的蛋糕也在不断放大,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支出也越来越大。只是,过年是一种仪式,人们最应该是从节日消费中得到一种文化的认同与体验。而这一点,我们只能在人们的一声声“年味淡了”的叹息中,不得不感叹商家们眼睛只盯着“春节经济”,而越来越远离“春节文化”。从交通运输到电讯经营,从礼品业到餐饮业,掏消费者钱包的手段是越来越多,但我们从这些手段中,却感受不到来自节日的温馨与温暖。特别是诸如“铁老大”靠“涨价捞钱”,寻租者靠“腐败发财”的现象,只能让我深深地感到,传统的春节文化,在“经济”中不断的扭曲异化。

  其实,不论如何,“春节经济”都应该“以文化为本,以消费为干”。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春节必须要被赋予更多的时代文化特征。这样的假期,如何做好节日文化这个大文章,不是靠一些文化部门推出些娱乐活动所能解决的。只有把节日文化纳入到节日期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经济消费领域,节日的文化附加值才能真正提高。显然,这需要我们的商家积极参与付出。特别是那些“春节经济”的大赢家们,他们在提升节日文化方面,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事实上,根据媒体报道,我们也能发现,节日文化市场本身也根本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而春节本身的民俗文化是可以拉动特定的文化消费的。所以,我以为,当前必须使商家提高对节日文化的内涵的理解能力,主动投身于节日文化市场的建设。

  我想,商家在“春节经济”面前,如果眼睛只是盯着消费者的腰包,还背离了营造健康的节日文化轨道,这本身就折射出商家在文化品位和商业道德方面存在某种缺失。只有我们的节日文化和节日市场实现了有机对接,真正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那时我们盘点出的“春节经济”大赢家,才会得到人们的尊崇,才是真正的赢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春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