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别把春节不当盘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09:56 中华工商时报

  冬枫泺/文

  按老话儿说,正月十五没闹完花灯,这春节就还算没过完。事实上呢?你只要去火车站看看那人山人海的返城人流,就一定知道有多少人等不得把春节从头至尾的过一遍了。

  节还没过完,关于春节的争论可就赶在正月十五之前“闹”起来了。人们似乎都在
反思:春节对现代的中国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过年的意义是强化了呢还是减弱了?于是,关于春节过年的一些“说法”就犹如“甲方乙方”般的议论开了。

  甲的观点似乎很“中国”:“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丰富而耐得住咀嚼和回味的年的味道。每一种味道,都事出有因,上有历史的龙脉联系着,下有民间的根系交错着,不像现在,大过年的只剩下了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台春节联欢会了,赵本山一出场,大家哈哈一乐,等于花灯放完了,年就基本结束了。”

  乙的辩论俨然很“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热了圣诞,冷了春节’也反映了我国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这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抵抗的。一种过节习惯的改变不是什么大事。谁愿意过什么节是个人选择,倒是商家应重视这种消费时尚的改变,利用这个机会获得成功。”

  不能否认的是,甲说的是实情。过年的那种味道,在当下的华夏大地,尤其是城市当中,确实越来越淡了。许多真正有味道的过年民俗,正在慢慢的消失,有些则已经被无情的扫进历史的尘埃了。也许过不了几年,除了那些具有符号和标本意义的“失去了生命的传统风俗”以外,外国人的字典上关于中国春节的词条上会这样注解:“一般来说,中国人的春节除夕是在看一台电视晚会中渡过的”。

  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乙说的也是实情,但确实是一种“悲哀”的实情。它反映了在某些中国人眼里,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无知、遗忘和抛弃。“一种过节习惯的改变不是什么大事,谁愿意过什么节是个人选择”,这种貌似“时尚和国际化”的观点,如果站在真正全球化的角度上来说,毫无疑问是值得大肆批判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血液中传承的那种本质的精神,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剩下了什么?

  甲在留恋传统的描述中表露出落花流水般的无奈,乙在颠覆传统的“大论”中透露出“无知者无畏”般的愚蠢。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春节”这样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命题?回到过去无异于“痴人说梦”,而抛弃传统则更是“井底之蛙”。这显然不是通过民间的自由讨论,就可以彻底找出答案的命题,就像现在中国人过年最重要的“风俗”———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不是发自民间的一样。如果我们真的重视春节的话,是否可以想一些“万民同乐”的好办法呢?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城市里禁放烟花爆竹之后,政府是否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纳税人的钱,为老百姓们燃放礼花,让人们在真正的“爆竹声中”辞旧岁呢?

  今年西方的情人节,恰好赶到了中国的春节中。这一来,虽然鲜花依旧,但浪漫就减了不少:在北京街头春节的气氛里,随处可见捧着玫瑰花去吃涮羊肉的情侣们。事实证明,在春节的巨大惯性下,情人节自然就点缀成了春节当中的“新民俗”。现在想想,前几年情人节的大张旗鼓,更多还是出自商家们“鼓惑”的结果罢了。

  无论什么时候,春节都是中国人精神家园最重要的阵地之一。所以,无论是谁,你还真别把春节不当盘菜———春节可是咱们最重要的一顿“大餐”,关键是,要怎么把这顿“大餐”做出更加符合时代的“味儿”,让中国人在传统和现代的交汇中快乐的过个大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春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