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仍然只是人类的一个理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 10:52 中国经营报 | |||||||||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终于正式生效了。《京都议定书》是各国为减轻温室效应而自发进行的发展约束。然而,正如所有的国际多边协议一样,《京都议定书》因为可能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带有浓重的国家利益和国际政治特色。 该协议生效之后,国际上普遍对此一片赞许之声。然而,这种自我约束行动真的会有效吗?它对中国有何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先谈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之所以积极参与该协定,与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受协定约束、不承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有很大关系。如果中国将承担减排义务,那么结果很可能就完全两样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江2月16日明确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的贫困人口,经济还需要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对此,发达国家是能够理解的。《京都议定书》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免于减排温室气体肯定不会是长期的。在2012年第一阶段之后,不排除有国家提出修改协议内容,将经济增长迅速、排放量大增的中国纳入减排国家之列。要知道,美国总统布什在2001年拒绝受条约束缚的理由之一,是他不满意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有宽限期,不需像发达国家要在2012年把气体排放量减至一个指定水平。 同时,《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有可能加快一些工业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向中国的转移,以此来减少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表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对中国经济有负面效应。比如,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未来数年,日本的一些钢铁产业就可能转向中国。而这些投资规模很大的项目,50年内不可能搬走。这些产业大规模转移进来,我们在第一个、第二个承诺期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但第三个承诺期到来时,我们却可能被投资“锁住”。如果把这些产业再转移出去,对就业、再就业和经济发展将有很大的冲击。另外,这可能对我国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产生压力。 另外,即使是对于签订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笔者对于该协议的约束力也表示怀疑。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一个国家对保护环境的价值有高度的认识,需要对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很深的认同。现实地说,还需要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回顾全世界环境保护的艰难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自我约束同样艰难。在目前的经济格局下,要想让各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自设壁垒,是难以想像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