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眼睛看资产另一只眼睛看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 10:44 中国经营报 | |||||||||
2月16日,一则题为“吴敬琏应该向职工划转国有资产以缩小贫富差距”的文章在某著名门户网站首页挂了几小时就消失了。不过,这个问题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个口号或者衡量标准叫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个口号看上去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们是处在一个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过程之中,不仅要用一只眼睛看着资产,而且还要用一只眼睛看着人。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普遍实行的是低工资,
在实际操作中的相近概念叫做“买断工龄”。这在一些地方和企业早就在进行了,只不过没有全国统一规定和标准。总的来说,态度是比较消极的,比如在出售国有企业或资产时,往往是将职工一起“出售”,有一些商品“搭售”的意思。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备,既然出售国有资产谁说了算都不清楚,那又如何考虑人的问题呢?北京有个隆福大厦,已经停业快两年了,每年干发工资1000多万元。大厦说是该由其上级一商局公司管,一商局公司说要纳入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打包”处理,反正是没有人管,资产没人管,人更没人管。 相对于将国有资产变充职工养老保险部分,吴老师以及其他一些人提出的给职工股权的办法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其特点是没有现金的流出,而是将国有股权转换成职工的股权。这是一种“国有企业部分资产变现——职工得到养老保险金——职工用这部分资金购买国有股权”的“置换性”操作。但是,这种做法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从保险金变成股权可能会增加风险。虽然养老保险金与股权的共同之处是长期收益,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养老保险金的收益是稳定的,而股权收益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假如没有分红,就将得不到回报,那还如何生活? 第二,实施范围问题。是本企业、本行业还是全国?目前的做法是企业“各自为战”。由于企业之间的差异很大,结果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操作结果差异很大。比如石化行业20万人买断身份花了200亿元,平均每人10万元。其他行业和企业没有这个条件,可能每人1万元就打发走了。 第三,价格问题。如上所述,实施范围的不同,买断工龄的价格自然不同。就是在一个行业内,价格差距也很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操作,把所有工龄统计出来,再把应该转换出来的资产合计出来,就可以得到全国平均的年买断工龄价格,或者变成每个人应该得到的股份。但是,究竟应该是把全国所有企业资产分别拿出来一部分卖掉还是将一部分国有企业或资产全卖掉?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总而言之,吴老师等人提出的“资产换股权”的办法面临着“保险金变股权的风险、实施范围、价格确定”等三个基本问题。假如不考虑操作性,就仍然是一个空想。 一个值得探索的出路是通过全国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操作,具体来说就是“设立专项社会保险基金——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划给保险基金——职工直接解除与企业的原合同——职工与养老保险基金签订合同”。当然,保险基金入股后上市公司以及其他国有企业得有分红才行,像现在这种“穷的富的都不分”情况自然无法运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