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 正文
 

未约束前两大污染国 京都议定书机会与陷阱何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0:52 南方都市报

  ■美国来信之薛涌专栏

  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个议定书,有望成为一个重新塑造世界工业体系的划时代文献。不管是签约国还是未签约国,都将受到议定书的重大影响。

  关于《京都议定书》,美国与欧盟打了多年的道德口水战。实际上,这一议定书反映
了双方未来的经济战略。议定书的生效,毫无疑问是欧盟的一个胜利。我们不妨抛开对人类的责任这样的道德口号,看看议定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表面上看,议定书在经济上是个不理性的文件。世界第一污染大户美国拒绝签署,第二大污染国中国在短期内不受其影响。欧盟经济上的增长势头已经比不上美国。此约一签,等于给自己的经济增长再套上一层枷锁,未来还如何竞争?这样的“单边主义”,岂不是以卵击石?

  但仔细分析,问题远不是这样简单。议定书可能给欧盟、日本这些注重节能、环境的发达国家提供潜在的经济机会,给美国、中国这些不签约或暂时不受影响的国家设下发展的陷阱。

  欧洲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敢于不理会美国、独往独来,就是算定美国不可能不受议定书的影响。欧盟、日本等国一旦限制本国工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然要对工业产品制定更严格的节能和排气量的指标。这就影响到整个世界工业产品的竞争格局。欧盟和日本加起来,占据了世界工业产品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对工业产品的节能、低污染的要求提高,就使掌握有关技术的国家突然占据了经济竞争优势。在2000年美国大选的辩论中,戈尔就曾争辩:不考虑环境,没有政策上的倾斜刺激节能技术的发展,美国在这方面就会落后,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减弱。美国工业界近年来也担心,未来欧盟、日本在环境上提高对工业产品的要求,不习惯在这样的指标下生存的美国工业界,就会丧失大块的国际市场。

  事实上,欧洲在一些节能技术(比如风力发电)方面,确实领先于美国,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工业利润。近几年日本发展的混合型(hybrid)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也迅速占据优势。这一技术,提高了车的造价。由于美国油价长期低廉,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认为这样的技术省下的油钱无法补偿高出来的车价,没有市场前途,所以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发。结果去年油价大涨,日系的混合型汽车一下子成为市场上的明星。去年,美国车常常以比公开销售价低5000美元的折扣价格倾销,依然卖不动。但丰田混合型汽车,竟被销售商抬到高出销售价3000美元的程度,而且依然脱销。可想而知,一旦《京都议定书》被严格执行,汽油税加高,许多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失去了竞争力。

  另外,《京都议定书》的一个核心,就是签约国各有排气指标。如果排气量超出这个指标,要按点数付钱买额外的排气量;如果排气量低于这个指标,则可以将剩余的排气量按点数出售。这就创造了一个排气量的国际市场。厂家一旦降低了排气量,就可以靠出售剩余排气指标而大发其财。这无疑刺激了节能、低污染技术的成长。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美国拒绝签约,《京都议定书》已经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行为。比如美国电力公司,主动要在2006年将其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0%。理由很简单,许多电是要销售到国外的。另有些美国企业界人士担心,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让欧盟抢占了道德高地,这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消费者对美国产品的厌恶。一旦这种厌恶形成,美国企业就不战先败。

  很明显,这次欧盟用胡萝卜加大棒,尽可能把更多的国家拉上船,特别是说服了俄罗斯加盟。这样,签约国就占据了国际工业产品市场的大半,成为主流,并在这个主流市场上制定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最终逼美国就范。美国不可能无视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回避《京都议定书》的压力。2003年,美国总统政治中的两大明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康州参议员利伯曼和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联合提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议案,在参议院以55对43票被击败。但是,正如美国电力公司总裁Michael Morris所说,在全球化时代,美国早晚要在温室效应的问题上和国际合作。

  (作者系本报驻美特约评论员,邮箱evasicunxue@hotmail.com)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京都议定书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