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冷了春节的冷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 12:07 解放日报

  □左宗伟

  鸡年春节很冷,北方雪花飞舞,南方冷雨绵绵。与之相对应的是,春节的气氛也比较冷。于是有人感叹中国年味越来越淡了,有人感叹现今“热了圣诞、冷了春节”。不过,要说春节各地都“冷”也不尽然,譬如在国外,中国的春节就火了一把。英、法、美等许多西方国家都举办了中国春节节庆活动,联合国还在纽约总部举行了迎接中国鸡年的晚会。于
是,又有人感慨:春节不再只是中国人的节日。

  圣诞节是洋节,而今在中国大行其道;春节是咱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今也漂洋过海、越来越火。文化交流也好,文化渗透也罢,这下算是中西文化打了个平手。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正在蔓延。中国人过洋节,洋人过中国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无可厚非。我们不必动辄将文化习俗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不必哀叹春节“节将不节”了。对外国好的有用的东西,完全可以信奉“拿来主义”。现代社会最大特点,就是赋予了人们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人们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国人过什么节、怎样过节,其实不应受到指指点点。

  作为传统佳节,春节的年味的确淡了,但这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春节的魅力总会被“再发现”。一些西方人喜欢上了中国春节,但并不妨碍他们继续钟情于圣诞节;一些国人喜欢上了圣诞节,也并不妨碍他们钟情于春节。所谓“数典忘祖”,所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其实是一种心胸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说传统春节会因洋节冲击而消亡,那只能说明咱们的春节缺乏生命力,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改造,注入新的活力。节日的内核可以不变,而形式可以创新。有人说,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言下之意是,现代社会、工业社会春节的消失是必然的。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形成于农业社会,难道一进入工业社会所有的传统文化习俗都统统流进现代的沙漠?西方的圣诞节、狂欢节未必就不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为何长盛不衰?

  2月14日,“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会议上,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如此总结道:“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节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节日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节日之美,正如斯言。而春节之美,更自不待言。

  有学者担忧传统的失去,吁请把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我觉得立法虽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展示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在这方面,政府应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引导或组织传统节庆活动,将更多的人从电视机前、麻将桌旁吸引过来,融入到传统节日文化的暖流之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春节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