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绩效审计打造政府透明钱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11:10 红网 | |||||||||
政府花钱到底有没有“效益”,一直是纳税人关心的首要问题。《华西都市报》2月6日报道,“效益审计”从今年开始将被纳入四川省市两级年度项目计划,党政干部拍板投资的效果如何,将被严格审计。以充分揭露由于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损失等问题,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防止不重视经济效益而片面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给国有资产造成极大损失和浪费。
其实,这里的“效益审计”,恐怕用“绩效审计”表述会更准确完美些,因为政府直接投资的许多工程多以公益性为主,而不同于企业投资的营利性项目,若单纯依照投入产出之指标评价模式,并非能准确客观地概括这些工程项目的全貌。几年前,审计机关就曾开展过“效益审计”,它主要是针对企业内控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最终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产出效果而做出的一种审计评价,而“绩效审计”不光能有效揭示出“领导干部拍脑袋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等问题,而且还将厘清相关决策者应负的责任。 时下,国有资产或财政资金因决策失误而流失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依靠审计监督和相关制度性约束,使得被授权的政府领导依法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并由此形成为公众所期待或关注的“阳光财政”,也理应成为各级审计机关应尽之责。故而开展“绩效审计”,针对时下决策失误现象普遍而且业已给国家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事实,审计决策失误的重点既应放在查处决策失误的既成事实上,更应放在如何追究相关决策者责任上,切实做到查究并举,让失误者尤其是存在“主观故意”的失误者负担其应该负担的法律责任。当然,对决策失误做到查究并举,还应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整体优势。即要加大执法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执法联席机制,加强审计机关与公检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对犯罪线索和责任人及时移交,尽快将其纳入司法追究的法律程序。 此外,开展“效益审计”或绩效监督,还应尽量克服“事后”监督存在的缺陷或弱点,将监督的关口适时前移,以加大加强“事中”监督的力度,使政府投资的那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分钱是怎么花的、有无效果、是否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及时向纳税人公示和通报。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对政府决策的全程监督进程,以保证每一项重大政策、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发展规划在科学民主的决策模式下诞生,真正提高决策失误的“机会成本”,杜绝决策者犯下各种决策中的“机会主义”错误。同时,也为广大纳税人打造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政府透明钱柜”! (稿源:红网) (作者:周士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