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万是城乡教育贫富差距的又一佐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10:23 红网 | |||||||||
为实现一个子女的大学梦,父母竟然要耗费48万元。这个数字决非笔者擅臆杜撰。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最新一期的《青年研究》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北京晨报2月12日)
大众教育的口号冲破了“象牙塔”的束缚,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主题。然而高傲的学费则让一些处于贫困线上挣扎的人对大学望而却步。屏幕上一副副令人心寒的画面,一串串感触深切的报道,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于是有人发出了“教育始终是富人游戏”的感叹。 前不久中央党校对普九数据的质疑而提出了“教育投资济富不扶贫”论断,曾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时评界一片哗然。但是这股讨论余烟未尽,今朝又冒出这个“天价”的教育费单,外加一个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最主要、最显著的教育差距”研究结论。(新华网2月13日)关于教育的贫富差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拥有近10亿农民的中国,为生活而教育的大众教育的主体必然更多围绕农民,然而教育遵循资源市场配置的规律,终究无法逃脱“马太效应”的残酷现实。农民孩子的教育始终在起点和过程里,大大落后于城市学生。正当如笔者一般农村而来的孩子,只知道钓鱼和抓泥鳅时,城市的孩子已经开始他们的钢琴和英语的学习。固然,多数农村孩子之后的努力可以弥补这些差距,但是巨额的费用,对于他们已经不是所谓的奢侈消费了,而更多的是无法承受之重。 48万,是富人眼里的一棵沙粒,却是普通大众平民一生收入所不及。但可喜的是,中国父母的无私,他们望子成龙的心结,不断促进他们宁可“砸锅卖铁”,即便负债累累也要圆孩子的大学梦,喝上“状元”酒,方为光耀门楣。然此举并非解决农民教育负担过重的良方,教育的公平更多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随着教育贷款政策地不断完善,社会回报教育项目地不断开展,我们希望,同时也有理由相信,城乡教育的差距必定能在实践中不断缩小,真正实现“大众教育”的目标。 (稿源:红网) (作者:林龙)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