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民族传统节日法定化顺时应势宜尽早实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5日 08:58 新京报

  2月14日,“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在会上说,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在广大民众的心里,仍占据着特别显赫甚至是中心的地位。

  他认为:“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
标志;节日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的熔炉;节日是广大民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节日之美,诚如斯言。尽管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七,但浓浓的年味儿还在飘荡,节日幸福之花也依然开在人们脸上。

  通过逛庙会、看花灯、走亲访友等各种方式,人们尽情体验着春节的快乐,也享受着社会和谐的美好,更在轻松娱乐之中,切身感受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亲切、醇香。从媒体的报道看,春节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这种尊重既是对中国建设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通过春节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载体,我们也把社会各阶层以及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连在了一起。

  然而,眼下的春节之美,依然留有不少瑕疵。以北京为例,有些庙会的表现形式不尽如人意,小吃品种单一,文化活动千篇一律,卫生环境脏乱差,让不少游人难以尽兴;尽管禁放令已经出台多年,但除夕之夜禁放区内的爆竹声依然音犹在耳。在禁放令的尴尬上,不仅北京如是,全国所有曾经出台过禁放令的城市,不管其是否已经开禁,莫不如是。如此一来,无论是再现历史和文化传统,展示民族性格、民族文化,还是提升美好情操和培育丰富情感,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打了折扣,使春节之美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的春节尚且如此,其他如端午、中秋、清明、七夕等,更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着日益被国人冷落的命运。古语有云:独柯不成树,独木不成林。假如这些分别承载着本民族各类传统文化的节日,有一天真的从我们身边永久消失,仅靠有着法定节日身份的春节,又岂能完全担负起积淀和再现历史与文化传统的重任?要知道,包括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在内的无形文化遗产,它既代表着过去,也代表着未来,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而正是由于文化的本土化、多样化,才使我们的生活有了多种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少专家学者力主将民族传统节日法定化。

  事实上,不但专家学者有此明察,民众也早有吁请。据报道,去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文化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2%的被访者认为,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来;86%的公众希望中秋节放假一天。民众有此心声,应该既有关怀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长计,也有借节日休闲舒缓紧张身心的现实考虑。而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的法定假日偏少,炎黄子孙都很重视本民族传统节日的背景,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也曾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案,建议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节为我国法定节日和假日。

  这些呼声,不能不说是顺时应势之音,因而理应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须知,如果积淀了几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丢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也就将同时被割断。

  一旦如此,政府又何以向民众和后世子孙交待?在这方面,去年韩国决定将“江陵端午祭”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05年度“人类口传和无形文化遗产”一事,对我们是个警钟。

  对于文化,不少人认为它是软实力。也许正因如此,即便民众吁请之声如雷,法定化民族传统节日一事,依然难以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其实,只要开发利用得好,文化的软实力完全可以变成硬实力。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对外的标志,对内的凝聚。红红火火的春节与圣诞消费热潮,就是最好的证明。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法定化民族传统节日,对于促进民族文化传统的繁荣、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拉动国内消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早已拉开了帷幕,在这个背景下,一切妨碍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有必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有必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也都有必要坚决革除。而法定化民族传统节日,正是题中应有之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节日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