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环球财经》2005 > 正文
 

环球财经: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旅不能泛政府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4日 21:54 《环球财经》杂志

  在1月9日首届青年华商峰会“走出去——中国的全球整合”圆桌论坛上,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局长李奕贤介绍说,有咨询公司曾对729家企业作过一个调查,发现“走出去”的企业在5年后只有1/6还能继续盈利。

  丰佳国际集团董事长耿健认为,很多企业选择“走出去”战略往往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响应政府提出的号召,甚至上升到了“为国增光”的层次,这是一种理解上的偏差。

  “出海”之桨要靠自己来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史世伟/文

  “走出去”是有很大风险的。李奕贤先生的这个结论无疑为近来对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的乐观估计敲了警钟。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高潮。由于我国经济在过去的20余年的对外开放中,在吸引外国投资,即“请进来”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于是旨在鼓励国内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走出去”战略就应运而生。在惯性思维模式下,各级政府纷纷开始订计划、做指标、造声势。

  在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无疑是一个必然趋势。经过十数年国内(包括同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的历练,我国一些企业也已经具备了走出国门的能力和实力。

  但是,企业是否“走出去”应该由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来决定,切不可以将走出国门当作响应政府的号召。如果没有制定明确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目标,没有对目标国的市场及文化和法律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那么就会无往而不“败”。

  李奕贤先生提供了一个数据,我这里还有一个数据,同样也很说明问题:在企业跨国经营策略中,对目标国企业实行并购是很重要的手段。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失败的比率非常高。美国环球资本集团中国区副总裁禹久泓先生说,中国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成功率仅有百分之五。

  归根结底,企业“走出去”是企业自己的事,不是政府的事。政府不应该热衷于搞什么“战略”,干预企业的决策。历史和别国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鲜有成功的范例。在目前中国转轨经济的现实下,做优、做大、做强固然主要靠国有大型企业,但即便是国有企业,企业的决策也要服从经济规律,而不是遵循“为国增光”的政治口号。况且,推行“本土化战略”是跨国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海尔和中远集团海外运作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也不是无所作为。政府应该将主要力量放在建立一贯性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实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经济政策上,为企业创造一个不分大小、不分所有制类型的平等竞争框架条件和宏观经济环境。政府减少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和放宽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对企业“走出去”的贡献,远不是政府亲自去找项目和抓项目能够比拟的。

  闪回:煤电博弈之没有结局

  1月10日,2005年煤炭衔接会于秦皇岛正式结束。虽然名义上会期已经结束了,煤炭企业也基本上撤离了会场,但五大电力集团有人继续留守秦皇岛,五大电力集团只签下不到原定量2.88亿吨一半的计划内电煤,而且签下的合同平均价格远高出国家发改委原定的8%的价格幅度,很多合同上注明“随行就市”——意味着价格并未定死。

  谁来承担社会责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文

  煤炭订货会不欢而散了。电力企业从煤炭企业那里得到的订单寥寥无几,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似乎失去了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全国电力企业煤炭供应告急,煤炭行业的不作为有乘人之危的嫌疑。

  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都有自己的基本法,但现在看来,当初这些由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起草的法律规范并没有强调这些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没有把消费者和整个国家的利益放在优先的位置上。所以,在逐步开放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之后,那些传统的垄断性行业企业开始呼风唤雨,追求高额利润了。

  从根本上说,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供应,国有大型企业责无旁贷。当全国许多地方面临电力危机的时候,煤炭企业应当首先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地保证电力企业的煤炭需求。煤炭资源的国有属性决定了这些企业必须无条件地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必须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确保整个社会的煤炭供应。

  对电力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在强调客观原因的同时,从主观上考虑是否应当突出本行业的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地提高效率,满足整个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在国家发改委主持下制定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虽然出台了,但是,在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各自包团、两军对垒的局面下,人们很难相信这个机制能够发挥作用。坦率地说,国家发改委现在还不是“劝和”的时候,面对有些企业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依据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煤炭法、电力法追究国有大型企业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中国的能源行业企业才不会固步自封,今后严重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现象才不会发生。

  闪回:煤炭出口量不变

  2004年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2005年煤炭出口配额数量与2004年持平,继续保持8000万吨。2005年初在秦皇岛举行的煤炭订货会上,国家发改委再次申述了上述决定。

  利大于弊之举

    秦皇岛煤炭交易中心总经理 李学刚/文

  由于近几年连续增产,加之再生产的投入不足,煤炭企业的增产潜力已经有限,在这种形势下,动力煤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国内资源的减少,加剧国内动力煤资源紧张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动力煤的出口将是利大于弊。

  首先,减少煤炭出口可以抑制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从而有利于煤炭市场的长期稳定。煤电油运的瓶颈是运输,减少煤炭出口有利于缓解运输压力。假如从2004年初开始至年底,每月压缩100万吨动力煤出口,国内市场至少可以增加700万吨动力煤资源,煤炭的供求关系肯定会进一步缓和,电煤库存状况会改观、煤炭价格会好转,电煤抢运就可以避免。

  此外,减少煤炭出口必然推动国内市场煤炭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节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为缓解煤炭供求紧张所付出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精力,由此获得的综合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多出口几百万吨动力煤所得到的利益。

  有数据表明,2004年7月19日开始进行的为期20天的煤炭抢运的效果,因为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煤消耗的快速增加而大打折扣,但是煤炭抢运的机会和能力已经用到了极致,面对仍然难以回软的电煤供求关系,为了缓解国内市场煤、电、运的需求压力,压缩煤炭出口势在必行。

  其实,减少煤炭出口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出口动力煤增长,主要源于现货动力煤出口的增加,抑制现货动力煤出口,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动力煤出口局面与国内市场供求形势的矛盾,使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调整煤炭出口退税政策,取消或降低动力煤的出口退税优惠。

  另外,还可以缩减动力煤出口配额。

  除此之外,也可以对动力煤出口采取综合抑制措施,例如铁路运输计划和运输流向方面的限制,政治、经济手段的综合利用,严格限制内贸煤炭装船外销等等。

  闪回:摩根大通投资德隆

  目前有外资正在介入投资德隆旗下的上市公司资产。据透露,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将向华融正式提出收购德隆系上市公司之一的湘火炬A的汽车零部件资产,开价不少于5000万美元。湘火炬A应该算是德隆旗下比较过硬的资产,因此,摩根大通旗下基金的投资具有合理性。

  外资投资国内股市值得关注

  安邦集团高级分析师 贺军/文

  进入2005年,国内股市仍然低迷,似乎已是沉疴难起。然而,如此低迷的股市,是不是客观反映了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呢?虽然国内股市上有很多“垃圾”,但肯定也埋没了一些有价值的公司。换句话说,一部分较为优质的资产被低估了。这意味着,如果着眼于长期,国内股市还是可以淘到不少金的。

  值得思考的是,摩根大通介入投资德隆旗下的上市公司资产有没有代表意义?笔者认为,这起收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迹象。

  国内股市类似于德隆的案例不在少数,如近期爆发的鸿仪系黑洞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随着这批资本玩家的崩溃,相关上市公司也跟着股价急跌。过去一些外资不愿意进入中国股市,是因为国内市盈率太高。而现在摩根旗下基金进入,有可能意味着在外资看来,国内股市已经到底了。这种看法对其他外资投资者,也会有类似的效应。由于外资与国内机构投资者所处的地位完全不同,它们对国内股市的投资应该会更超脱一些。相关的市场迹象,值得关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