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该抛弃赶英超美情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 08:05 每日经济新闻 | ||||||||
郭梓林 最近,某知名经济学教授发出预言,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将超过美国。而美国著名资产管理公司高盛曾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实力将在2005年实现“超英赶美”,2043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超英赶美”,一度响彻国人耳畔的字眼,在不经意间又出现在了国人面前。 赶也好,超也好,首先要对赶超的对象有所了解,不仅要了解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追根溯源,了解现象后面的本质。赶超的前提是学习,而真正的学习正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在这一方面,中国人是有过教训的。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人和日本人曾经都派人到英国去学习,因为深受船坚炮利之苦,中国人学的是工程和技术,而日本人学的则是政治、制度、法律。当时英国人就预言:今后日本一定超过中国。果不其然,在甲午战争中,同样是“学生”,中国却在日本面前一败涂地!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的教训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不要说是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即使是一个运动员与一个运动员的竞争,所谓的赶超都必须建立在竞技成绩后面的体能和技能的科学训练基础之上。 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IMD)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研究机构开发的竞争力指标以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力、基础设施、金融实力、管理能力、科技实力、人才作为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 如果今天我们还要提出“赶英超美”,就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表面的经济指标,而忽略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 而且,提出这样一个赶超目标的时候,头脑必须十分清醒:除了要认真推敲这个目标的具体涵义之外,还必须权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在“是什么”没有搞清楚之前,谈“为什么”和“好不好”,以及“怎么办”的问题,会变得没有意义。而且,实现一个目标所能带来的好处,如果小于为此支付的成本,那么制定这样的目标,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天天把“赶超”喊得震天响,是典型的心态失衡。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们更应该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根据自己的国情,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2003年11月21日,温家宝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 此时重温,有助于国人保持清醒。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