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精神洁癖到血腥屠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 09:23 新京报

  日前,海内外不少媒体在报道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新闻。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大屠杀现象。大屠杀有多种类型:一种是因简单的种族仇恨而起,卢旺达便是这样的例子;一种是战争中兽性发作的滥杀,如南京大屠杀;还有一种是极权统治下以各种意识形态借口展开的大屠杀,纳粹德国,以及其他一些政权的“制度化屠杀”便属于此类。“制度化屠杀”是在最冠冕堂皇的道义、对敌、建设乌托邦等旗帜下进行的,其借口高度意识形态化,其行动高度组织化,其过程高度持久化,其结果则是被害亡灵的数字巨大化。

  各类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丑陋且发人深省的事件。拥有诸多大屠杀经典案例的20世纪已经过去了,但我们并不知道类似的丑陋事件会不会再度重演,或有什么新的变种,所以研究其发生的根源,是很有必要的。

  就制度化大屠杀而言,其得以发生的基础,不仅在于发生地政权的极权性和封闭性,也在于这个政权在精神上的极度洁癖和极度癫狂。大屠杀一般都需要宏大、“高尚”的借口,在这种借口之下,血腥的大屠杀便轻轻松松地转换成了一项“清洁”工作或“环卫”工作。而发明和主持大屠杀的人,可能也是一个看起来克己奉公、严谨求实、有高度“道德自律”感和讲正气的人。甚至这个人还可能是一个慈父、学者、艺术家、偶尔会开几句玩笑的人,比如希特勒。

  一些后来站到审判台上的大屠杀罪犯,看起来沉稳、谦恭乃至文弱羞怯。20世纪有名的大屠杀要犯中,有不少人经常熬夜工作,生活简朴,不爱钱财,不喝酒不抽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苦行僧式人物。然而正是他们,是历史上最冷酷无情的屠夫。还有一些大屠杀理论(无论是基于主义、道德、种族界限)的制造者,不仅是讲私德的人,更是目光远大的“理想主义者”,在他们冷酷的苦行僧面孔之下,有着乌托邦狂热的超级“率真”,或善于利用乌托邦理想来进行煽动的超级狡诈———这两种可能性都同样地可怕。总而言之,展现在他治下子民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在“清洁的精神”引领下的“清洁国度”蓝图:清洗掉所有的“劣质人口”———有自尊的人,有不同信仰和意见的人,乃至喜欢说话的人,把社会的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意志之下,乃至普通人的生活可以统一样式、统一趣味,使一切都井然有序。在这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当然,实施这种大屠杀的,并不只是希特勒一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还有类似的屠夫。

  这些具有极端精神洁癖的屠夫和极权统治者,如希特勒,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叫作“重构”或“优化”社会,或建立“完美社会”。而这些宏大叙事的最为简便易行的方式,就是把“劣质人口”成批剔除。从“理想国”到大屠杀的逻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从“人间天堂”到人间地狱,也就这么一步之遥。

  回望人类历史,制度化大屠杀的元凶和极权统治者大多具有在“完美社会”蓝图之下的意识形态、道义或种族理念上的洁癖。每每想到这里,我就会生出这样的“片面”观点:期望由一些平凡人来治理国家。他们有凡人的欲求,喜欢享受生活,喜欢个性化的事物,同时也认为大家都是同样的凡夫俗子,因此所谓治国,便是给予凡人们一个自由、宽容、有法律保障的环境,争取让人人都能过上“小资”一点的生活。

  这时候,我倒是害怕一些过于禁欲、过于苦修、过于洁癖和狂热的枭雄因风云际会而掌握最高权力,然后号令天下人必须像他一样禁欲和苦修,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他的伟大理论,而任何人都要膜拜他的道义形象和英雄形象,否则就是“全民公敌”。在这种狂热和有洁癖的“英雄人物”或“哲学王”统治下,私人空间和个性化的选择全是颓废、堕落的东西,儿童全部编成大队来被“公养”以免被“腐化”,不允许藏有私财,不允许翻查历史,不允许随便游逛,不允许不出席盛大集会,更不允许欣赏一些好似肮脏实则正常的文化娱乐产品……

  我曾经喜欢过的一个作家(至今我仍喜欢他的一些作品),正在建立和留下某种充满精神洁癖的理论,并向人们推荐一条通过“血”来“重构”社会、“重构”人的精神的“光辉道路”。

  说实话,我辈虽凡人浊夫,却也对清洁的精神世界、清洁的社会心向往之,但是对于如何接近清洁和完美,我还是信奉卡尔·波普尔基于证伪主义的渐进社会工程策略,忧虑和抵制是波普尔的一贯态度。

  制度化大屠杀的制造者迷恋一步到位、畅快的方式,无情地用血雨腥风来迅速“重构社会”,这位作家所主张的,与这套路数大致不远。

  人类社会不无嗜血、残暴、盲从的基因,不无暴政者的志愿行刑队。人类中的患有极端精神洁癖者、极端道德主义者在今后某一日会有怎样的飞黄腾达的际遇?一些以血来“重构社会”、建立残暴统治的人在异国做人质时、在做艺术家时、在做小人物时,不也是落寞寡合但目露精光、志向远大?

  可又有谁愿意做这类狂热者的牺牲品,被血“洗”掉?

  作者: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