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拍脑袋拍不出国际大都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04:00 第一财经日报

  陆羽

  1月31日,“全国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第二次会议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严厉批评了建设系统中的种种“病症”,他特别斥责一些地方脱离实际,超越经济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目前,全国竟然有183个城市相继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大概占了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也就是说,全国四分之一强的城市,都提出了跻身“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拖欠的1780亿元工程款中,各地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所拖欠的工程款就高达700亿元。

  一方面是巨额的债务,一方面却大兴土木,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所谓“国际大都市”,总归让人觉得不是滋味。这种现象,反映了某些领导“好大喜功”的陈旧执政思维。

  何谓“国际大都市”?从字面上理解,它应是国际化城市的高级阶段,又称全球城市或国际中心城市,是指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能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应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复合系统。目前,全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无外乎伦敦、巴黎、纽约、香港、东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它们具有现代化城市、国际城市、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的综合特征。这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夸夸海口就能实现的,它有许多硬指标:一是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对本国经济及世界某一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具有一定的调节、控制能力;二是众多的跨国公司和财团总部的集中地,拥有大量资本和人才,其决策辐射面能超越国界等,此外,还包括常住人口规模和一定比例的外籍居民等指标。

  可在中国内地一些城市的领导人心目中,多盖几幢钢筋水泥森林构成的摩天大厦,多开辟几个广场,多引来几家跨国企业,就“国际化”了。而对自己城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城市人群和文化氛围却弃置不管不问。造成了目前许多城市“千城一面”,具有特色的古旧建筑区域却被推倒在尘土里。

  为什么有那么多城市宣称要建国际大都市?这一方面反映了转型过程中“城市化”一词的时髦走俏,另一方面更多地反映了一些城市官员的盲目决策、短期决策、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的心态。

  从愿望上讲,建国际大都市固然美好,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城市都会成为影响整个全球、门类非常齐全、各方面都非常配套的国际大都市,所以各个城市确实还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些领域,搞出它的特色,增强它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真正地多为百姓谋福利,这要比“建设国际大都市”有意义得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