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博弈 第五大银行还是第五大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 10:50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记者 张伟靖/上海报道 不解决好市场定位等难点的话,第五大银行很可能成为第五大“问题” 在1月19日召开的银监会2005年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2005年银监会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同步推出邮政储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
不过,国家邮政储汇局对此事有所保留。国家邮政储汇局负责对外宣传的刘宁很坦率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果按目前的政策,与商业银行平起平坐的话,邮政储蓄没有任何优势。就算网点多,地域广也是建立在邮政储蓄的低成本运作上,如果按银行的标准核算,根本不算优势”;如要参与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最终还要看给什么政策”。 而在改制的具体时间表上,双方的歧见似乎更深。 邮政储蓄的“两宗罪” 邮政储蓄资金的增长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意在邮政系统内设立邮政储汇局,给予利率倾斜政策,从社会上吸收存款,“只存不贷”。初衷是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没想到七八年以后,邮政储蓄就成为央行沉重的包袱。 短短十几年,邮政储蓄就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到2004年6月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8.99%。 而邮政储蓄资金的运用,在2003年8月以前,是全额转存中央银行,享受4.131%的高利率,当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存利率仅为1.89%。 2003年8月以后邮政储蓄的新增存款转存利率才下调至1.89%,邮政储蓄被迫走向市场,资金主要使用方向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市场运作和商业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不过之前邮政储蓄在中央银行的原有存款仍按4.131%计息。 谈到邮政储蓄存款迅速扩张的原因,上海银行发展研究部的张吉光认为,由于邮政储蓄网点遍布全国大小城乡,自然地占领了竞争较弱的农村市场,而农村外出人员的汇兑资金滞留也促进了邮政储蓄业务的红火,有些地方甚至采取延期兑付汇兑资金,擅自转存等方式将个人汇兑款项转化为存款;不过邮政存款膨胀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利率倾斜政策导致的强劲利益驱动机制。 这种经营模式导致了业界对邮政储蓄“两宗罪”的批判:一宗罪是它加重了财政负担,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央财政每年需要支付300亿利息给邮政储蓄;另一宗罪则是造成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在两宗罪的背后,则是邮政储蓄不惜一切手段地争抢存款。 矛盾的时间表 作为金融机构,邮政储蓄自然应在银监会的监管之下。不过,银行监管部门并无权力检查邮政部门的账务,而邮政业务与邮政储蓄业务恰恰实行的是财务统一,因此银监会事实上无法监管邮政储蓄,在很多问题上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因此,邮政储蓄改革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邮政储蓄和邮政业务的分离。 2004年5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印发《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邮政储蓄机构应比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相应财务设置,实施邮政储蓄与邮政财务分开,分账经营,独立核算。” 在2005年银监会工作会议上,刘明康提及当年工作任务时再次重申这一要求。 然而邮政主辅分离工作何时才能完成,并不是由银监会说了算。尽管前期曾有人提过,这一进程可在一年内实现,但根据国家邮政总局局长刘安东在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六项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积极推进主辅分离工作,争取用 3-5年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大相径庭的时间表,“分家”到底难在哪?一位邮局的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你到邮政网点去看看就知道了。这么多年,人,财,物,营业场所全是在一起的,怎么分。分家之后,前期投入的成本如何核算,这些网点怎么估价?” 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不过操作层面的困难总还容易解决,恐怕邮政局最为担心的是分家后失去对邮政储蓄这一“奶牛”的控制权。毕竟邮政储蓄的收入已经占到邮政总收入的39%,利润则更高。 由于央行与国家邮政总局在利益上的冲突,对邮政储蓄改革的“操盘”已更多地从央行和银监会转到国家发改委。 张吉光分析,储汇局是希望保持现有框架,而不是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因为在邮政与电信分家之后,邮政储蓄事实上已经成为财政对邮政业务的补贴。 事情陷入了怪圈,邮政系统考虑到没有邮政储蓄的补贴,生存都成问题,因此不愿意放手。央行是坚决要求邮政储蓄独立,参与市场竞争。改革的最终,邮政储蓄的归属成为焦点。对这个问题刘宁说:“无论如何,邮政储蓄不会脱离邮政系统。” 张吉光分析预测,最终的方案有可能是先成立由邮政局控股的邮政储蓄银行,或者国家参股,这是邮政局最能接受的方案,然后慢慢引起其他股东,发展成为一个股份制商业银行。 不管结果如何,改革的路还很远,多方利益的纠葛,不是一家能够决定的。正如银监会一人士所说,邮政储蓄改革被纳入银监会2005年工作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邮政储蓄银行能立马组建起来。 第五大银行还是第五大“问题”? 从中国目前的银行格局来看,已经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业商业(合作)银行、外资银行“五分天下”的局面,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在央行高利率的照顾下,长久以来。邮政储蓄几乎不需要任何财技,就可稳获其中的巨额利差收益。尽管从2003年8月以来的邮政储蓄新增存款开始自主运营,但在资金准入和业务准入方面放开得不多,邮政储蓄的资金运用技术不可能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国家邮政储汇局的刘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邮政储蓄主要运用于大额协议存款,与很多商业银行都签订了协议。上海储汇局的张科长透露,邮储资金运用统一归国家储汇局进行,各地方储汇分局只负责联系推荐,这样有利于风险的控制。 然而关于资金运用的效率,没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由于核算方面的问题,外界无法看到邮政储蓄试水市场运作的成绩单。 在银监会工作会议上,刘明康还表示,设立邮储银行前,要“完成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政策,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然而,无论邮储资金进行何种投资,其收益风险都将远远大于当年转存央行的风险,要把渠道转化为赢利还需要有高超的资金运作技术。 在温室里成长的邮政储蓄能否在银行竞争中站稳,很多人提出质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从邮政储蓄的现有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政储蓄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未来的邮政储蓄银行应定位于以“批发”为主的特殊商业银行。不做直接面对企业的贷款业务,只将资金批发给其他金融机构获取利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调控经济的需要选择资产运用方向,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工具。 上海银行发展研究部张吉光则通过分析邮政储蓄银行的比较优势,提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优势和网络覆盖优势,走“城市批发+农村零售+中间业务”的道路。 无论如何,市场定位成为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又一难点,不解决好的话,第五大银行很可能成为第五大“问题”,而且是比其他四大国有银行还要严重的“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