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咸补淡怎么也要搞接水仪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5:16 红网 | |||||||||
去年广东大旱,珠江受到咸潮袭击,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严重影响,为此珠江上游各水库紧急放水“压咸补谈”。1月29日广东有关方面在广东肇庆举行了一个接水仪式(见1月30日 中新网)。 一项工程奠基,或者完工之时,搞个仪式似乎容易理解,为迎接淡水而搞仪式令人费解。是不是也要淡水精通人性,等到有关方面搞了一个隆重的接水仪式之后,才正式涌进
按照吾等小百姓的思维,珠江上游省份的人民,宁可少发电,宁可庄稼受影响,也服从大局,放开水闸,救珠三角的命,因此,与其花钱搞什么接水仪式,不如知恩图报,给他们一些经济回报还好一些。再说了,珠江受咸潮侵袭,人民生活受到影响,不是什么好事,即使“压咸冲淡”也不值得大张旗鼓地庆祝。 老实说,我们不少的行政部门也太喜欢“仪式”了:大工程、大项目开工、竣工自不待言,有时一个小小的活动,也要隆重一番,请来大小领导一字排开,讲讲话、剪剪彩、上上电视、见见报,才算有个交待。 君不见:为灾区捐款,你把钱交给民政局就是了,有人就偏偏喜欢叫上所有相关领导,搞个捐赠仪式;扶贫慰问,本来就是给穷人送点钱,有人也要花比扶贫更多的钱搞个隆而重之的仪式;大堤崩溃,险情如山,有人也在现场搞个封堵成功的仪式,停一个小缺口等领导铲几把土填上…… 而且,国人好面子,仪式总要搞得体体面面,热热烈烈,既要请领导、媒体,又要请观众,既浪费钱财又浪费时间;百姓对这种劳民伤财的表演是看在眼中,恨在心中,因此过多过滥的仪式还疏远了群众与政府的感情。 “仪式情结”折射了某些人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风——做事,不是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实、做好,而是把一门子心思放在如何扩大事情的影响上,就像母鸡下蛋,前后总是叫嚷一阵子。有时,“蛋”下不下无所谓,不“叫”不“嚷”却是万万不能——不“叫”不“嚷”,领导不知道你干了什么事,你干再多,百姓的口碑再好,领导不知道也枉然。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同理,政府部门自己搞的仪式再隆重、再热烈,在群众眼中也没有什么意义。 (稿源:红网) (作者:练洪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