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注意措辞使张委员成了众矢之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5:12 红网 | ||||||||
前不久,在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惟英提了一个议案,也为汉语创造了一个新词“人口准入”。该议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不具有北京户籍的外来人员进行限制,实行人口准入制度。 该议案提出以后,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张委员也一下子成了网络和媒体的焦点人物。1月27日,面对“反对的声音,远高于赞同的声音”这个现实,张委员在接受《中国
对于张委员的辩解,我总觉得有些苍白。客观地说,提案的内容和效果的确与写提案时的措辞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怎么说,作为一项提案,它的内容,也就是提案所要表达的意思才是最主要的;只要意思表达清楚了,措辞怎么样,并不影响人们的理解。况且,张委员主张实行人口准入制度的理由表达得非常清楚,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理解她的意思:一是北京的资源有限,承载不了那么多人,“中国有13亿人,不能13亿人都来北京生活啊?”;二是“这些人(外地人)素质比较低,长期没有工作后,往往会铤而走险,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北京城市发展并不太需要这些人”;三是“事实上,北京很多管理混乱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人(外地人)造成的,比如说收废品、恶意乞讨的,他们的存在确实损害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张委员还特别强调,实行人口准入制度“是从是否有利于北京城市发展这个角度”来考虑的,“我不觉得这是歧视”。 由此可见,使张委员成为“众矢之的”的是提案所涉及的内容,而和“写提案时没有注意措辞”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张委员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想想看,在张委员没有提出这个议案之前,外来人员在北京虽然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最起码还有自由出入北京的权利;如果真象张委员所说“市政府同意我的观点,我们的观点基本相同”而使该议案得以实施的话,外来人员连自由进出北京的权利都没有了,这不是地域歧视,不是身份歧视,又是什么呢? 我不是北京人,近期也没有到北京去的打算,但并不敢保证以后不到北京去。所以,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将来,我也要替那些正在北京和即将到北京去的外地人说一句:北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剥夺外来人口的自由和权益为代价! (稿源:红网) (作者:李建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