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报告:2005年全球经济放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6:51 中国新时代 | |||||||||
翻译/李源 .接下来的两年将是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开始,这个增长期将持续到2015年。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实现“千年发展计划” .中国(8.8%)、俄罗斯(8.0%)、印度(6.0%)在2004年的强劲增长超出预料,达到30年来
.油价的持续走高将使2005的GDP下降大约0.5%。贫困国家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能源进口在它们的进口总量中占据了相对高的份额。这样的经济局势将使得贸易震动变动更加敏感 .如果不能通过软着陆来减缓中国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世界银行预测,软着陆将使中国的发展速度从目前的8.8%下降到2006年的7.1% 全球增长在2004年迅速加快,GDP预计达到4个百分点。 发展中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1980和1990年代的平均水平。中国的经济爆发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在欧洲高收入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明显缓慢。中国的贸易扩张和美国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高,在世界贸易增长中占据了10.2%的份额。 经济增长预计将在2005、2006年减缓,其增长速度预计为每年3.2%。以下几个原因可能导致这些增长速度的改变: 第一,美国的投资周期已经到达顶峰,加之其速度也在减慢。 第二,全球求大于供导致石油和日用品的价格上涨并影响了收入水平,很多国家内需已经下降。 第三,高增长率影响了投资增长,银行在货币政策上变得更加中立。 第四,巨大的贸易顺差在近几年对美国经济的帮助将在2004年下降,尽管赤字还很高;为了控制赤字增长,欧洲很多国家的预算政策预计将更加谨慎。 最后,中国在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的努力奏效,不过它的增长势头将仍然很强劲。 外部环境,特别是贸易扩张速度的减慢,将使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下降,不过它们的增长趋势将不会改变。接下来的两年将是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开始,这个增长期将持续到2015年。在此期间,发展中国家将有可能实现“千年发展计划”。 整体经济基础的提升增加了结构的适应性,乐观的投资气候、贸易壁垒的进一步消除,将支持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到2015年之间达到快速的持续的增长,平均速度将为3.5%,是1990年代的两倍。这将使近半数发展中国家在2015年走出极端贫困国家的行列,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将不在此列。 全球经济:从复苏到扩张 世界经济在2004年快速增长,涨幅接近4%。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甚至超过4%,领先于欧洲。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8.8%)、俄罗斯(8.0%)、印度(6.0%)的强劲增长超出了预料,今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发展速度为6.1%,达到30年来最高水平。 这个数字预示着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的发展将依然强劲,可能出现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首次领先于高收入国家的情况。在美国,经济复苏主要体现在投资和家用电器的消费,欧洲和日本主要是依靠出口,以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部需求。在发展中国家,每个地区都表现出稳定的发展势头,快速增长的贸易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之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发展速度也达到了5%。 中国的改革和加入WTO是它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4年它的进口需求增加了40%,大大帮助了它周边的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 俄罗斯以及中东和北非的原油生产国从石油贸易中受益匪浅。市场份额的增加,以及欧洲和中亚的欧盟成员的加入,给欧洲带来了实质性的对内投资热潮。此外,拉丁美洲也表现出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还有就是,撒哈拉以南中部非洲国家的经济复苏最不明显。 2005、2006年,随着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的放慢,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减缓。 在美国,产出缺口(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之差——译者注)的缩小、生产力增长的减缓、人工成本增高、以及来自因日用品涨价而引发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似乎成为政府紧缩银根的决定的结果。 另外,投资周期的成熟,财政刺激的减少,高油价的冲击也将减缓增长速度。 相比较而言,尽管财政紧缩,世界需求的增长率也将下降,但是由于经济升温开始得比较晚,而事实上投资只是刚刚开始复苏,欧洲的增长将在2005年和2006年表现得更加出色。 总体预计已经表明,油价的持续走高将使2005的GDP下降大约0.5%。 经合组织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中国的软着陆将使发展速度放慢,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将不会停下增长的步伐。 在东亚,阻止资金流入中国某些经济领域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国原材料进口的增长,例如钢铁、铜、以及矿石在最近几个月已经明显下降。不过有数据表明消费需求仍然在迅速增长,根据中国的GDP官方数据,在2004年第三季度,消费需求增长了9.1%。基线预测显示中国将实现软着陆(2006年增长速度减缓至7.1%),这将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减缓。 在南亚,尽管中国和经合组织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减缓,但是其他国家则有望在2005年继续增加。结构改革、市场开放以及由于受到去年农作物灾害影响而增强的内需都会促使经济增长。不过由于2006年农作物和相关经济收入呈上扬势头,这一地区的GDP增长会稍有放慢。 欧洲和中亚的产量预计依旧很强,高价原油将刺激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和它的贸易伙伴的出口。 欧盟成员的增加,也将使中欧和东欧国家从快速增长的投资中受益。 但是,政策制定者需要为下个经济低迷期做好准备,他们可以通过财政纪律减少政府的顾虑,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政赤字。 中东和北非地区预计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不过水平将低于2003年所预计的结果。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增长不会减弱,但是阿根廷的增长速度会明显放慢,因为2002年的贬值带来的竞争优势已经消退。巴西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3.7%—3.9%之间。 由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是高负债地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很大程度的依赖于它们的政策制定者如何处理正在攀升的利率和债务问题。 撒哈拉以南中部非洲也将从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欧洲的经济复苏中受惠,但是很多非洲的原油进口国的发展仍旧受到高油价的制约。 尽管经济增长和债务免除对他们的发展将有所帮助,但是基本原则的改进和公共支出的效率都要求这些国家加快消除贫困的步伐。 油价仍将影响全球经济 在世界经济复苏时期,供需强烈的不平衡使得日用品价格快速反弹。用美元来计算,金属和矿物的价格上涨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上涨率为60%)。其中上涨了40%的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最大。 不过用本国货币来计算的话,在一些国家,这些方面的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就不是那么严重,因为在这些国家美元相对于当地汇率贬值了15%。 石油涨价的主要受益者为中东、北非、欧洲、中亚、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相反,发展中国国家的贫油国的经济遭到了石油涨价的重创。特别是很多工业化的低收入国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成为纯粹的日用品进口国。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贸易给收入带来的影响为GDP的5.6个百分点。对于最贫油的国家,高油价已经明显加剧了当地的贫困。 总之,很多国家仍然很容易受到油价升高的打击。即便是在油价上涨之前,石油进口也占到了这些国家GDP的5%。 2004年,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布兰特原油和迪拜原油的价格预计至少为39美元,按照这个水平,至少有7个国家的石油进口额将超过GDP的10%;这些国家不得不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应付这些额外的负担。事实上,对于那些最贫困的国家,2004年增加的负担已经抵消了世界银行发展计划75%的拨款资助和12%的双边援助。 虽然油价上涨并非影响世界经济最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对目前敏感的油价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导致一些地区生产的中断。 另外,油价还没有涨到历史最高点,1980年油价的平均价格曾超过70美元,2003年12月也曾涨过100美元。从这点来看,油价继续升高不是不可能的。 油价是否会继续升高,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将受到最严峻的考验。 油价预计将从2004年每桶39美元(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布兰特原油和迪拜原油的平均价格)下跌至2006年的32美元。但是考虑到地理政治条件,油价也存在继续升高或维持现有水平的可能。 模拟显示,石油供应可能产生平均每天短缺100万桶的现象,这将使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从整体经济来看,这样的涨幅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减缓世界经济发展大约5%。 但是,贫困国家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能源进口在他们的进口总量中占据了相对高的份额。这样的经济局势将使得贸易震动更加敏感,因为这些国家吸引外资的能力非常有限,也就无法减轻他们在贸易逆差中受到的打击。高收入国家则能通过增加外债来抵消高油价的打击,低收入国家则只能承受贸易动荡带来的最坏结果。 因此,它们将通过货币贬值,消费降低以及调整工业投资,来降低石油进口的比例。 世界贸易增长放缓 世界贸易在2004年平均上涨了10.2%,主要表现为工业制品和投资活动的快速增加。 2004年贸易量的扩张让人想起了2000年的预测,2003年下半年工业制品的开始迅速复苏,并一直延续到2004年全年。 中国的商品贸易量的增长在全世界增长中超过20%,由于加入WTO、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进口量增加了32%。原料和投资货物的增长尤为突出。 如上所述,原材料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扩张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石油、钢铁以及矿物贸易,对中国的制造业和建设的快速增长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快速增长的全球投资支出对于刺激一些国家,例如德国、日本的出口需求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发展中国家已经增加了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从2000年的19%上升到了现在的23%。 主要的增长要归功于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全球出口份额中,中国占有率已经翻了一番,从2.9%上涨到了2004的5.8%。 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出口率的增长要缓慢的多,不过中亚、南亚和欧洲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份额上的增长还是相当理想的。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受到近两年货币贬值的影响,巴西和阿根廷的出口量增长显著,同时全球对金属和矿物需求的增加也大大刺激了智利的出口。 在2005年和2006年,全球经济活动的减速将使贸易扩张的速度放慢。 货物和非实物服务的贸易预计将在2005年扩大8.5%,而2004年估计达到了10%。 中国贸易活动的速度将大大影响世界贸易减速的成败,主要影响将来自中国的进出口增长的速度。 2004年所表现出来的世界贸易的不平衡,将在2005年到2006年继续起到重要作用。 尽管世界进口量急剧增加,美国经常账户的赤字在2004年达到了GDP的5.7%,美国的消费和投资量大大超过了国内生产。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贸易逆差的增加已成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则造成了美元自2002年2月以来的15%的贬值。除非通过例如财政紧缩等政策增加国内存款,美国高外债需求仍将延续,而且目前美国的外债正在持续增加,这些都将造成美元下滑。 很多在中低收入国家之上的国家已经通过扩大了它们在世界制造市场上的份额而大大改善了它的生活水平、工资和收入。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有可能阻止中低收入国家的进步,让它们不能通过相同的手段得到发展。 同时,如果消除贸易壁垒的步伐倒退或者停滞不前,特别是关乎农业补贴方面,将会对世界上那些最贫困的国家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 在过去的几年里,良好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增长,、快速的贸易扩张和国内改革(包括降低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已经让发展中国家大大改善了它们的财政状况。自1999年以来,债务在他们的国民总收入(GNI)中平均下降了7个百分点(从44%下降到37%)。 这些进步,加之利率和高增长已经大大降低了大多数国家的债务负担。虽然大多数负债国家的情况依然严峻,但是他们已经在减轻债务上取得了空前的成绩。由于坚持实施债务减轻计划,这些国家的债务在它们的GDP比率中已经从1994年的161%下降到现在的86%。 大多数国家已经成功改进了它们的经济结构,因此即便是高油价等因素减缓了发展的速度,他们目前的经常账户还不会使筹措资金成为问题。 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资本的主要来源。 自从2000年以来,那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了80%。其中,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泰国和土耳其的储备占据了所有发展中国家储备的45%。 事实上,随着私人投资的退潮,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已成为美元经常账户赤字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2001年3月至2003年1月间,它们吸纳了由外国官方控制的美国国债中整体增长部分中的51%。这些国家的储备增加了,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可能会为与美元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付出代价。 在这些国家的财政储备中,美国国债的份额已经增加到了20%,其中墨西哥的美国国债占到财政储备70%,中国也达到了58%。 是否它们应该重新调整储备政策?放慢美元储备的速度?特别是在美元下滑,以及为了吸引私人投资而要升高利率的情况下。 过去几年内,没有多少国家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获益,而它们经常账户的高赤字足以威胁到它们的稳定,特别是考虑到贸易增长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减缓等因素。 已经有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常账户赤字在GDP中的比率超过了5%。 总之,利率的上涨、贸易的退潮以及出口需求的减弱,将使这些国家减少进口和降低国内消费以求得外部稳定。 如果贸易增长比目前预测的还要慢,或者油价继续升高使贸易恶化更加严重,那么调整的需求就更加紧迫。 美国应该加快减少双赤字的步伐。如上所述,在过去几年内,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中个人投资已经减退,取而代之的是外国中央银行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的日渐丰厚的储备帮助他们改善了外部财政状况,但是它们所持的美元份额相当高,在它们的资产中所占比例并不平衡。 美元下滑,利率增高可能会使他们的胃口缩小。模拟显示,长期利率提高200个基本点,在中短期中能使世界GDP每年降低0.5%,由于高利率将抬高债务负担,所以这一变化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长远看来,如果美国的双赤字不能解决的话,以上问题将更加严重。高美元利率可能会保全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对于那些有美元债务的国家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 货币的大量涌出有可能造成它们的货币贬值(最高将达到9个百分点),这只会增加它们的债务负担,而且使本国货币承受更大的贬值压力。 美国目前的经常账户和政府赤字,以及美元下滑,可能导致长期利率比预期增加得更多。如果利率增加,就会在短期或中期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增加财务成本,加剧负债国的负担。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金融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爆发更加剧烈的金融市场的动荡。从中长期来看,美国预算赤字失控的话,可能加剧有美元债务国家的财务负担。 更有甚者,更高的利率将会打压投资水平,造成有潜力的输出利率增长减缓。这些都将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复苏的风险,其后果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步伐将会减慢。 为了维持世界经济的稳定,结合所有的可能性,减少进口、消费和投资势在必行,这些将直接导致经济增长的减缓。 在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此行动降低对美国的借款和投资人对长期债务的忧虑。在欧洲和其他经合组织国家,更应该采取行动,降低政府赤字,创造财政空间。 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过允许美元进一步贬值使某些货币逐步对美元升值,这样会有帮助。但是在美国没有紧缩银根的前提下,这样的结果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尽管这些措施无疑会意味着困难并需要现实的政治代价,但如果在缺乏基础坚实的国内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进入一个高利率时期,那么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以及政治上的影响将是更为戏剧性的。 对于那些最贫困的国家,应该加强用发行长期债券来收回短期债券的方法减轻债务负担。 最后,如果不能通过软着陆来减缓中国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世界银行预测,软着陆将使中国的发展速度从目前的8.8%下降到2006年的7.1%。迄今为止,中国在很多方面的进口需求已经放慢了脚步,尤其是金属和矿石,同时,信贷限制已经大幅度减少。个人消费增长没有减缓信号,而将快速增长。成本增长暂时还没有体现到工资中,但是并非没有可能。投资水平依然很高,不过有望迅速降低,尤其是坏账会让银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2005年,任何不可预计的上升或者下降都有可能发生。(编译自世界银行报告《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本刊有删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