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创新力与国际定价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1:1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黄一丁 当近日一条关于“中国珍珠高产陷阱”的新闻被广泛转载时,人们再次看到一个被重复了无数次的现象:珍珠产量占全球95%,收入却不足1/10——这仅仅是在说中国的珍珠吗?中国的“公地悲剧”在各地、各行业都还在上演。我们最希望把握也最应当把握的东西,即价格控制权,早早地就被让渡出去了。
各种形式的压价竞争在几乎所有的产业和产品中广泛盛行,海外市场上中国企业窝里斗、彼此杀价、外人渔翁得利的事也是比比皆是。从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演进上看,此种现象在发展必然性上也确有合理性,但“低价优质”在成为中国商品海外攻略的主要利器之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国际定价权的全面流失,和全面放弃。 局外人不了解的是,珍珠业的情况可能还算是好的,就珍贵特产而言,人参业的情况也许还更差一些。数据表明,全世界80%以上的人参?西洋参除外?产在中国,但在国际市场上却一直被韩国的“高丽参”死死压制,产量是人家的数倍,产值却尚不及其1/10。两者间“国际定价力”的相差悬殊,真是令人嚼舌不下。韩国参产业不光是定自己产品的价,更有甚者同时也定着中国人参的价:中国的原料参出口往往被韩国人低价购买,然后经过其“专利加工”、品牌包装等程序,转手就是十几倍、几十倍的高价。 偶尔的例外倒也曾有。据新华社今年1月14日报道,深圳某企业就生产了一种叫做“人参花蕾花”的提纯品,直接出口欧洲,居然是“每克一美元”的超级高价,让素以高价著称的韩国人参业也有些望尘莫及。了解发现,其国际定价权的获取路线与我们一向热衷的“低成本竞争”路线大相径庭,它远远不是单纯的外部市场竞争所能搞定,而必须仰仗于所谓的“组织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具有规模性、持久性和系统合作性,而单纯市场方式往往规模小、力量分散、利益抵触、相互竞争,而无法完成必须巨量、长期投入才能完成的高科技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组织程度”而提升产业的“智能程度”,从而提高经济体的定价能力。 按照对“新古典主义”主流经济学持批判态度的“动态企业能力”学派代表拉让尼克等人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的获得显然是一个自发市场结构与有效组织能力相衔接、相配套的过程,其中更重要的是组织化的学习、组织化的“自适应”等等。而我们这20年来,可能真的太受“市场拜物教主义”的误导了,以至过分依赖自发性市场,过分忽略现代市场结构下组织程度,也过分忽略以组织方式提升经济智能含量的艰苦努力,所以最好的、智能能力最强的期货交易所均在国外,均与中国无缘,中国人只能忍受国际石油市场上高买低卖之苦。 在吃过这么多亏之后,中国人也该从单纯市场迷信中有所猛醒,但愿一些更具有战略思维的“龙头企业”能带领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沉迷于低水平价格竞争,不再为自发市场的“盲目理性”所被动左右。由此,也让中国经济不再为定价权一事反复地受制于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