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珠三角积弊:一份报告透视下的尴尬与走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0日 10:53 中国经营报

  作者:魏鹏珠 王晶

  “改锥工业化”——珠三角经济的尴尬

  《中国经营报》:日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提交了一份《2004年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对外源
型经济依赖过高,是导致广东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关键。这种“对外源型经济依赖过高”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丁力:广东省区域经济布局表现出独特的“二层结构”特点,即以本土的内源型经济为基础,上面覆盖着一层外源型经济。从广东省的GDP数据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财富是在广东省创造但不属于我们(我省户籍人口)的,其中包括由大量外来人口在广东省创造的财富,这部分2003年总计超过了900亿元(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还包括由大量外源型企业投资者在我省分享的财富,这部分更是接近了1400亿元。两者相加达到了2300亿元,几乎占了全省GDP的17%。换言之,在全省生产总值中,只有83%的财富属于本地居民创造与所有,这个现象是值得关注的。

  毛蕴诗:珠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结构并不好。在珠三角地区真正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太少,对地区的产业调整不利,所以在引进外资的时候,要引进更多知识、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而不要局限于讨论外源经济对本土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利。关键是在引进高科技外资企业的同时,如何将本土企业培养成世界级的企业。

  《中国经营报》:过度依赖外源型经济会导致哪些问题,存在哪些风险?国内发展内源型经济较好的省份,在经济增长后劲方面,是否表现出强劲的势头?

  丁力:外源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这就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广东省的内源型企业正在被边缘化。各地方兴未艾的招商引资热潮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外源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压缩内源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从根本上削弱广东省自主工业化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1997年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4,但2003年已经落到第8名,综合竞争力提升乏力。照此趋势发展可能不久就会跌出前10名。根据我们的研究,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广东省有一定的相似性,外源型经济比重较大且经济腹地有限,福建的“衰退”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而且通过分析,《报告》也提到了广东省的综合竞争力在2005年有可能被山东赶上这一观点,这是值得警惕的。相比之下,内源型经济为主的浙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近两年来竞争力指数都以400点的速度快速提升,在长三角地区独领风骚。江苏混合型经济在2003年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竞争力指数同样增加了近400点,让人刮目相看。

  江时学:从拉美国家来看,外资对拉美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多年中,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没有增加,但利润汇出却有增无减。又如,跨国公司不愿意将关键技术转让给东道国。跨国公司进入拉美的目的有三:利用拉美的廉价劳动力、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占领东道国的市场。

  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和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这种工业化有时也被称做“改锥工业化”,即外资对拉美国家的贡献仅仅是让工人会使用手中的改锥,而国家的科技水平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经营报》:《报告》中提出,“以牺牲经济与资源控制权来实现阶段性的快速发展”是危险的,珠三角经济要避免这种趋势?

  丁力:我认为,外源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区别在于,外源型经济指的是资金、技术和市场都在外,不为本地控制。广东人称之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造成这种情况跟广东的地理位置有关。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改革开放后,外源型企业集中在以香港物流中心的珠三角,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成为主要对外贸易方式。以土地、房屋租赁为主的服务化代替了工业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溢出效应比较有限。在外源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许多内源企业只是在其中充当加工的角色。我们现在面临着一旦外源经济大规模撤离珠三角地区的危机,除了土地和工人,我们还能靠什么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广东经济发展要警惕这种现象。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在广东地区会出现“外源型经济崇拜”这种现象?

  江时学:就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我们可以断言,利用外资不会使中国经济出现一些拉美国家曾经面临的问题。拉美国家储蓄率低,其经济稳定性差的根源在于过度外债,而非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统计数据表明,在进入拉美的外资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量明显少于外债。而我国人均储蓄极高,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外国直接投资,不是外债。其二,在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中,“绿地投资”(Greenfield,即新建投资)较少,用于“并购”的较多。我国的情况则相反,“绿地投资”较多,“并购”较少。所以我认为拉美国家的一些问题不会出现在中国,同样,也不会出现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

  丁力:由于直接引进外资这种发展形式相对于自己培养企业要方便快捷得多,导致当地不愿花大力气培养本土企业;而本地企业也不愿意花精力走出去拓展市场,使得内源经济大量萎缩。广东省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广东省经济将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区域竞争重点将从廉价资源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将从加工制造业向装备制造业等资金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转移。南美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完成这一转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可以继续维持区域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但这种增长的潜力是有限的,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会让珠三角很快失去竞争力。

  “技术全球化”——珠三角的下一个机遇

  《中国经营报》:改革开放25年,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13449.93亿元,人均GDP为17213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这表明,广东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全国依然保持着领先的地位,但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请问,珠三角地区应该如何做好产业转型工作?

  丁力:广东省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要“走出去”,从广东走向全国甚至全球,但成效并不显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走出去的能力,包括足够的资金与技术实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企业普遍缺乏应有的市场扩张与占有能力。前25年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赶上了资金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在这个历史机遇下,珠三角地区靠招商引资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而现在面临第二次发展浪潮——技术全球化,珠三角如何再次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毛蕴诗:所谓转型,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主要还是靠市场调节。在转型过程中,不要盲目排斥那些制造业,我们需要的是强而有力的世界级企业。微软固然是好,但麦当劳等也未尝不可,企业的生产性质并不重要,而是企业自身的实力。要提高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认为关键在于创建自有的品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只要企业做大做强,珠三角的经济整体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而政府应该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是珠三角地区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的发展,才有可能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江时学:我认为拉美国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借鉴,如智利,虽同是拉美国家,但由于智利本身注意自身的产业调整,避免了外资撤退后造成的经济危机。它们采取的措施有,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根据本国发展水平,引进高品质的投资;改变该国一直以来单纯依靠铜出口的局面,发展多个产业对外出口;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等等。珠三角在给予外资优惠政策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调整相关的政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珠三角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