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学术界也来一场道德专项教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11:26 红网 | ||||||||
学术界的腐败确实不再是老问题了,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为评职称等目的出钱买学术刊物版面、小圈子裙带作风等不时见诸报端。虽然早已有人对此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但显然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在1月26日举行的首都科教界“培育学术生态,净化学术环境”座谈会上,上述学术界的丑恶现象再次被提出来。(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科技学术界的腐败固然有其体制上的原因。一方面,现在论文重数量而而轻质量,评职称和研究生获得学位业都和发表论文密切挂钩。另一方面,与巨大的发表论文的需求相比,学术期刊是有限的,特别是那些比较权威的专业期刊,更是成了稀缺资源。于是期刊明码标价卖版面也就顺理成章。再有就是科技学术界的复杂的关系圈子、利益共同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才会出现“一家汽车公司资助研究机构搞环境研究,最后得到的结论却说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制度上的缺陷自然需要制度上的创新来解决问题。比如改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资源分配方式,比如完善回避制度,比如建立学术信用制度等。 完善制度自然是一剂治病良方。但是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种消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解决好科技学术界的腐败问题,还应该从这个问题的主体——“人”身上下工夫。在堵住制度漏洞的基础上,在科技学术界也来异常道德专项教育,内外兼修、标本兼治,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古代的知识分子羞谈钱,斥之为“阿堵物”,即便是对替人捉刀后自己本应该拿的钱也称做“润笔”。相较于现在不时爆出腐败新闻的学术圈,不少古代的知识分子似乎“崇高”得多。 古代的知识分子们看起来不为利益所动,那是因为他们有一套普遍为知识分子所接受的具有强大的自我约束力的道德标准:文章是经国大事,读书人为文是一件崇高的事情,绝对不能让金钱等世俗的因素来玷污了这项神圣的事业。谁如果违反了这个标准,其他读书人就会羞于与其为伍,甚至割席决裂。反观现在,不管是评职称还是拿学位,学术腐败说到底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这个利益包括金钱、名誉、地位等方面。罔顾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贪图利益,才是科技学术界这本应该是一方净土的领域反而腐败愈演愈烈的原因。古人的那种羞于腐败、羞于与腐败者为伍的自我道德约束的环境,正是现在所欠缺的。 眼下,不少领域不少行业都在进行专项道德教育,学术科学界是否也应该来一场这样的学术道德教育呢?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同时,在科技学术界进行一场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种反对学术腐败的自我约束的道德氛围,使学术研究和科学技术健康发展,个人认为,这很有必要。 (稿源:红网) (作者:吴振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