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人口准入制是反时代潮流而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7:09 京华时报

  背 景 政协委员建议用人口准入制控制人口

  在北京两会召开之际,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惟英提出了《关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控制人口规模,保持人口与城市资源平衡》的建议。她认为,外来人口大量无序涌入,使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建议的要旨是,为了保持北京市的人口与城市资源平衡,必须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对外来人口进京实行准入制。

  直 评 人口准入制是反时代潮流而行

  实际上,外来人口进入北京的“门槛”一直都存在。张惟英委员提出“人口准入制”,大概是要抬高业已存在的“门槛”,以此控制北京人口的快速增长。在传统户籍制度逐渐松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纷纷降低外来人口进入“门槛”,并给予外来人口“市民待遇”的今天,这种抬高进京“门槛”的提议无异于与时代潮流唱反调,明显不合时宜。

  提议建立“人口准入制”,理由无非是北京人口太多了,给城市就业、住房、交通、教育等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众所周知的是,市场经济需要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公民的合法权利,抬高进京“门槛”构成了对外来人口的歧视,是不公正的———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选择。笔者想起了“孙志刚案件”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收容遣送制度的激烈争论。当时有人说,废除收容遣送制度,会引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收容遣送制度是不公正的制度,它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于是,为了公正,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收容遣送制度被废除。

  是否公正是决定制度存废首要的、最基本的标尺。据此来看今天北京应否建立“人口准入制”的争论,孰是孰非不言自明。建立“人口准入制”,在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北京城市发展”,但如果每个城市都以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来设立制度,那全国将会是何种景象?这和地方保护主义有何区别?为何只站在是否“有利于北京城市发展”,而不是站在是否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百姓权益的角度看问题呢?

  去年,北京市政府废止了针对外地进京人员的四项管理规定,此举引起了一片叫好声。北京是国家首都,是人心所向之地。首都当然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襟。北京对待外来人员的态度,不仅体现了北京的形象、首都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因此,首都应该是“首善之区”,应该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民主、自由、平等氛围的现代都市,是人人都可以自由进入之地,人人都能受到公平待遇和政府关爱之所。全国许多城市都适时降低了外来人口准入“门槛”,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有何道理反其道而行之?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1月25日 文/晏扬

  辨 析 政策制定要使最大多数人群受益

  可以设想,如果北京的“人口准入制”得以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城市资源紧张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全国其他大中城市都采取这样的人口准入措施,那么在技术精英和其他社会精英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的同时,普通人的发展和生存环境势必相对恶化。这种非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必将造成人力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城市聚集,这不仅会制造更多的起点不平等,也是一种社会变革理念的倒退。这样的发展设想,不但不会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反而会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技术精英和其他社会精英比起一般人,尤其比那些“北京发展不需要的人”有更大的话语优势,也的确更有能力增进北京的发展效率。但是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绝不能把受惠的目标人群只瞄准精英群体,否则,将会使我们的社会在整体上陷入某种畸形状态,并进而影响到社会更深层次的变革。“人口准入制”的设想,无疑使精英群体成为受益者,这将人为地增加精英群体在市场博弈中的分量。

  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不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变革过程,所以中国的改革又被称为政府主导型的改革。政府主导的基础理念之一是公正,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根本点。因此,我们任何社会政策的制定,都必须考虑使最大多数人群受益,而不是只让一个群体受益。不管是精英,还是一般人群,其利益诉求都有同样的意义,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来说,影响力应该是相同的,至少不应该是差别很大的。

  首都不是一个可以虚置的概念,首都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们平等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为了一部分人的发展,必须限制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传统思维之下的路径依赖,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但要经受合法性的追问,更要经受科学发展观的追问。

  摘编自《江南时报》1月26日 文/张金岭

  纵 论 我们为什么愿意去北京

  张惟英委员的建议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痛加批驳。套用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说法,我们的讨论应该有这样的共识:一不怀疑人家的动机,二不怀疑人家的水平,大家都是在平心静气地发表个人的智力成果。张惟英委员是人民大学教授,自然不用怀疑其水平;又是政协委员,有建议建言的责任,不说,倒是失职,所以,也不用怀疑其动机。

  现实情形是,北京确实太挤了。按照市长王岐山的权威说法,目前北京瞬间人口已达1700万,其中包括几百万外来人口,特殊因素是北京目前处于全新建设时期,外来建筑工人多,而待到新城区规划建成后,人口依然是个问题。大量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给北京带来大量麻烦,我们应该理解城市管理者以及生活优裕的大学教授的难处。对他们而言,如何控制人口增加自然比热情接待、“来的都是客”要紧。那么,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愿意去北京?

  北京是首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独占性资源,很多方面国内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无法望其项背。要是说资源,应该首先说说这部分资源。围绕这些资源,就出现了张惟英委员说的“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形,这种涌入绝不会是“无序”的,而是太有序了。外省经济不甚活跃,资本一般很少光顾,就业机会少,就连捡破烂、擦鞋都没生意,谁愿意去?

  至于像北京市发改委介绍的那样,限制人口增长主要目的是节约能源,天然气紧张,电也比较缺,水资源更是紧缺。这都是事实,但这样的事实绝对进入不了试图进入北京者的视野,城市领导者应该通盘考虑。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1月27日 文/涂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口准入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