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法庭受冷遇未必可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7日 16:31 红网 | ||||||||
据1月26日人民网消息,华东地区首家“民工法庭”自去年10月间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挂牌成立以来,只收到并审理两起案件,总标的金额仅为几千元。有关人士认为,冷清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工劳资纠纷诉讼趋减的可喜变化。 喜从何来呢?南浔区法院院长吴乾权分析说,除由于部分企业业主逃跑,民工手上没有欠条、结账单等证据而无法立案外,政府部门加大对民工权益的维护,尤其是清欠民工
应该说,“民工法庭”中反映的情况表明了南浔区民工劳资纠纷问题已得到了部分解决,但是否解决得像上述数据表明的那样好了呢?笔者以为,当地的司法机构和其他政府部门切不可为这一可喜的变化蒙住了双眼,还得眼睛向下,进一步调查核实一下真实的情况。 据悉,近年来南浔区的民工劳资纠纷问题比较突出,如若不然,华东地区首家“民工法庭”也未必会落到该区。该区的织里镇有外来民工8万多人(还是2002年的数据),自2002年4月成立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一年多以来,就受理了劳资纠纷3496件(2004年12月24日南浔普法网) 。该区劳资纠纷的激烈程度从下列新闻中可知一二:胥小芳等18位民工受雇于南浔林庄箱包厂,临近2003年底,原以为可以拿到工资回家过年,老板却不按月足额支付,双方为此多次进行交涉,结果反被老板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2003年12月28日《钱江晚报》)。又到年末,有关各地民工工资纠纷案的报道每天都有,南浔区的“民工法庭”却门可罗雀,可喜耶,可忧否? 南浔区司法部门在看到这一喜人变化的同时,还得追究一下深层次的原因。譬如民工的维权意识增强了没有?胥小芳等18位民工之所以成被告,盖因为他们未与老板签订用工合同(此种情况很普遍)。吴院长所说的“民工手上没有欠条、结账单等证据而无法立案”一句,就表明此种情况并没得到多少改变。譬如民工是否怕承担不起诉讼费?我注意到,成立“民工法庭”的出发点是从快立、快调、快审、快执,及时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积极维护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没有明确诉讼费如何优惠和减免,对于低收入的民工来说,有此顾虑,不愿上法庭,当在情理之中。再譬如,民工是否怕打官司手续太繁琐?虽然“民工法庭”确立了“快”字原则,但必要的程序还是要的,否则就无法保证程序正义。 凡此种种,都值得南浔区法院深思,并寻找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民工法庭”办出实效来。 (稿源:红网) (作者:王学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