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进城农民发展的希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1:17 南方日报 | |||||||||
作者:迅之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现代中国农民的组成形式已发生变化,其中的主要经济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由种地农民转变为进城农民工。进城农民工以年轻人居多,大多为乡村的主要劳动力,但是这部分人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职业技能匮乏,严重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
省民建在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的提案指出,要重视进城民工职业培训,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现实问题是,我省进城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多,相当一部分只有小学文化,而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仅有10%左右。这种人员构成直接造成了我省技工缺口过大,技能结构失衡,尤其是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入世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企业用工对文化程度及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省制定了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职业技术培训,但受益人群主要为本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本省农村劳动力,占全省进城工3/4的外省民工却无法享受。由于缺乏分享现代化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机会,外来工生存和发展能力遭遇“瓶颈现象”,很难融入到先进的生产力系统中。 公民的平等权既包括法律地位的平等,也包括受教育的平等以及劳动权的平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首先应该打破这种二元结构的制度设计。给予农民工无差别的、平等的受培训权,不仅有利于其谋生技能的提高,而且对于城市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也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的成熟技工,培训成本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农民工转变为成熟技工,拓宽了就业渠道,增长了生存本领,也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和谐与稳定。 长期以来,输入进城农民工越多的地区,财政收入就越相对宽裕。作为全国进城农民工最多的省份,同时也作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在农民工为广东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背景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重视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并且体现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上。给农民工一份发展的希望,是维持社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要举措。既然企业需要,农民工欢迎,经济条件又许可,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