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推动自主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0:0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在最近上海召开的“两会”上,“加快自主创新,推进科教兴市”是最热议的话题之一,也是经审议通过的上海市2005年的工作重点。这说明,上海正在形成对自主创新贡献的社会尊重,形成对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和富国强民重要基础的社会共识。
这种尊重和共识,源于诸多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上海企业生产的DVD机,每出口一台只售39美元,却要平均支付19.7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且,占总成本70%的机芯、解码器、高精度传动马达还要依靠进口,企业赚的钱跟卖白菜相差无几。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中蕴藏着极大的科技自主创新潜能。然而,由于陈旧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关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企业实力、创新动力、人才活力、社会合力、市场公信力等诸多方面都面临不少问题,存在许多不足。而所有这些“力”的产生,迫切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引导舆论,创造环境,协调各方,引领、支持、鼓励、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 上海市在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有一个做法很值得推崇,那就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行动纲要》提出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支持体系”。上海部署构筑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业投资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正成为市委市政府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 2004年7月,由仪器设施共用系统、试验基地协作系统、创业孵化服务系统等十大子系统“串联”而成的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对外开通服务。原来分属于科研院所、教学机构、中央及地方各类企业的629台(套)大型仪器设备、5000多个国内外数据库、79个重点实验室、147个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从分散到汇聚一处,通过社会化、专业化运作和管理,共同服务于科教兴市主战略,有效地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形成社会合力、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自开通至今,平台各系统始终门庭若市。 上海的这一做法给人启示。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打破体制、机制瓶颈,整合设备、人才、知识、信息、资本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为社会共享,将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