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高度警惕境内外汇持有者成出笼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3日 11:55 中国经营报

  作者:高辉清 编辑:夏欣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曾经被视为珍贵财富的象征。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两年风水又变了:外汇多了,黄金变烂铜了,财富的象征也变成烦恼的根源。

  现在,不少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官员每天一起床,需要考虑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去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在笔者看来,一些官员可能爱犯“外视病”,眼光习惯性地只关注外界,却忽视了内部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

  外患不足惧,内忧须警惕

  人民币升值之风虽然是由国际社会所刮起,而且来势不善。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在这场围绕人民币汇率而展开的博弈中,国际投机者能够使用的手段非常有限,威力也不太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政府可以较为从容地使用多种手段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

  事实上,目前能对人民币形成实际冲击的,只是部分囤积在香港的国际游资和少数进入中国境内的热钱。由于他们天生具有的投机性,在逐步认识到赌人民币升值难以获得丰厚利润这一事实后,他们的信心就会动摇。而一旦出现了新的诱惑,他们立刻就会像听到响声的鸟群一样飞散到树林之中。

  因此,外部力量对于中国的威胁实际上并不像其表面所显示的那么可怕。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是那些至今没有被官方认真对待的、手中持有巨量外币的境内居民和企业,他们更有可能成为一颗容易引爆的“炸弹”。

  理由有三:一是目前境内外汇存款利率极低,同时又面临着巨大贬值的风险;二是未来二三年内,中国政府能够为境内投资者开拓的外汇投资渠道将非常有限,居民的外汇储备难以转化为投资资金;三是从目前趋势看,将外汇换成人民币只赚不赔,绝对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境内的外汇持有者只能有一种选择,即变成外汇市场上的“死多头”,将人民币升值“坚持不懈”地赌下去!

  目前,境内外汇储备规模已经高达6000多亿美元。如此庞大的资金过去是我国经济安全的一种象征,现在却成了随时都会跑出来的“笼中虎”。而且,现实已经表明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000多亿美元,其中将近1000亿美元是在最后3个月出现的。从这些资金的来源看,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银行加息后的个人结汇。

  重新定位B股驯“笼中虎”为“袖中猫”

  在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问题上,如果只注意外部减压,可能只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只有解决好内部压力,才能算是“釜底抽薪”。当然,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做了一些部署,包括计划建立QDII机制、开放更多的境外旅游等。但是,这一切对老百姓来说门槛太高。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给B股市场一个新定位?由企业改革过渡时期的企业外汇融资场所,转为金融改革过渡时期境内居民和企业外汇投资的场所;二是改变B股发行方式:由私募改为公募,发行对象由原来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转为境内外各类投资者。

  目前,上证B股指数还不到80点,甚至比2001年2月向境内居民开放市场之前的低点还低。B股市场基本丧失了流动性和融资功能,已经处于名副其实的“边缘化”状态。

  B股市场之所以会陷入如此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B股市场没有一个明确定位。当初,管理层承诺“对B股市场的市场取向、定位、规则、功能等做出相应调整”,但四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下文。在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有关B股的大多数栏目几乎还是空白。

  在笔者看来,人民币升值之争实际上为B股市场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从目前趋势看,未来三五年内,中国既不可能完成金融改革,更不可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这就意味着,有关人民币汇率的博弈不可能在短期内自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形成一个良好的应对机制,不仅有利于中国金融改革,而  且也将有助于摆脱货币政策目前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预期对B股市场是利好。因为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润都是以人民币计价,一旦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进行计价必然会相对更高,这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B股市场来套利。但现在,B股市场几乎成了微澜的死水,资金不是往里走,而是往外撤,反过来加重了外汇市场上的压力。由此观之,给B股市场一个新定位,让它获得一次新发展,其意义不仅仅在于B股市场本身。如果按照笔者的建议进行实施,B股市场将成为境内外汇的一个蓄水池,成为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缓冲器。

  目前,我国B股市场对外已经完全开放,对内只是半开半掩,境内机构还被拒之门外。应该说,这种规定非常不合理。如果要让B股市场健康发展,首先就必须清除这种带有歧视性成分的制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对B股市场实施第二次对内开放。一旦境内机构获得公平投资权,行情必然迅速激活,企业扩容速度也将大幅加快,而投机倾向较强的那部分外汇储蓄将被越来越多地吸引进场,“笼中虎”也就会变成“袖中猫”。当然,重新激活B股市场,需要配套改革B股发行方式,由私募改为公募,以有利于未来A、B股市场的平稳接轨。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是2005年依然被不寻常地定义为“改革年”。这背后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含义就是: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成为新目标。

  显然,如果给B股市场一个新说法,不仅有益于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股票市场,而且不会将境内外汇持有者“逼良为娼”,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外汇市场。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战略规划处处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