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准北京的脉搏和灵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10:25 第一财经日报 | ||||||||
日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获国务院批准,该规划不提北京为“经济中心”,而将北京的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有关专家认为,对首都来说最重要的特色是政治和文化,经济是必然的,但没有必要过多去表达经济中心的位置。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要有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地方,就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对城市的历史、环境、资源、人口关系的重新整合与梳理,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城市规划的前提是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尊重,尊重城市的历史、资源、环境与人口以及它内在的发展规律,城市的一切未来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说城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是城市的躯干,那么它的历史和蕴含在历史中的内在发展规律就是它的脉搏和灵魂。城市规划只有抓住灵魂的东西,才能使城市的发展如虎添翼。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都是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而存在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因为作为政治中心,它表现出来的气质是庄严肃穆,大气磅礴;而作为文化中心(这里的“文化”,是一种自然生成、发自民间的自下而上的文化渗透),它崇尚的是自由、浪漫的气质。二者的结合,妙手天成,不着痕迹。而这里的建筑,这里的一切自然和文化景观,自然而然地与此相适应。由此形成了北京气象万千、包容万物的各种凡夫俗子或奇人异人可显可隐之圣地。 当然,这是从软件角度来说的,而城市规划更多的是从硬件角度着手着眼。也就是说,北京既已形成的政治中心和几百年形成的文化中心地位,如果再插进一个“经济中心”来,那就不仅是功能定位不明晰的问题,而且是“经济中心”所要求的现代化和紧张活泼的生活节奏与自由、浪漫、闲适、古典的文化中心及庄重的政治中心形成剧烈冲突的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就是保护旧城与建设新城如何协调,是以经济中心为主还是以文化中心为主。如果是前者,拆旧建新就是必然选择,而历史的断裂在所难免。如果是后者,则不仅保护了历史的文脉,而且离“宜居”也越来越近。正是基于对北京的准确定位,此次规划重新明确了对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 参与规划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不能按以往的办法消极被动地保护文物,也不能像以往一样以经济为导向搞开发性建设,而需要发展文化、旅游等与历史文化名城空间环境相适应的产业,以此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 对于上海、广州这样的经济中心,我们说,政治和文化在经济中;对于北京这样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我们则说,它的经济就包含在政治和文化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