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捐款的动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 16:30 《中国企业家》 | |||||||||
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视野似乎比富豪们更早迈入“国际化” 近期由印度洋海啸发起的募捐援助,是中国有史以来针对自然灾害发起的最大规模的国际援助。从2004年12月28日开始至2005年1月11日,中国政府已经承诺为此次海啸的受灾国提供8300万美元的援助。而中国企业,也前所未有地向国门之外的老百姓伸出了援助之手。截至1月10日下午4时,中国内地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到账资金累计达1.5亿元,其
有外电评论认为,中国此次大规模的救援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加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并以此改变中国长期以来在东南亚地区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负面形象。而捐出巨额资金的中国企业,除了响应国家号召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次发生海啸灾难的东南亚地区,或多或少在一部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能源以及运输企业在这次捐赠中表现异常活跃。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产油国,而此次海啸策源地附近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石油进口的咽喉要道。中石油和中远,两家企业的捐款都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 早在2000年,华为就已经开始拓展东南亚市场,此次海啸的受灾国中,几乎都有华为的产品。而娃哈哈集团刚刚在2004年宣布进军东南亚市场,此次捐献,娃哈哈捐出的是纯净水和童装。TCL不仅在东南亚拥有工厂,其产品也已经打入当地市场。而刚刚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联想,正欲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 这次东南亚海啸灾难,让这些刚刚迈出国际化步伐的企业,有机会在国门之外实践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世界级的企业公民。 不过作为个体的中国财富阶层,慈善的动力似乎就没有那么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几则消息是丁磊1月10日捐出了1000万元人民币、一对东北铁岭不知名的企业家夫妇捐出了500万、潘石屹夫妇和一位杭州企业家捐出100万以及陈天桥个人捐30万……而那场声名远扬的企业家义拍行动,在笔者看来,其过程比结果更为有趣。 其实按说与马尔代夫、普吉岛的联系和回忆,中国富人们显然有机会比一般国内民众更为紧密,但是与腰缠万贯的富豪相比,中国普通民众对受灾人群似乎倒更具有朴素的同情心和关怀冲动。一位打电话询问10元是否对灾区有帮助的农民、一位将7年积蓄全部捐献的91岁老人、一位坐着轮椅捐出1万元的女孩、还有81名来自贫困山区捐了81元的小学生,他们可能从未听说更别说去过马尔代夫、普吉这些美丽的小岛。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中国企业,都要感谢这些仅仅捐了1元、10元的普通百姓,因为他们才是中国和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坚固基石。 (胡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