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搞损害棉农利益的垄断收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7:54 新华网 | ||||||||
新华网合肥1月19日电 葛如江 沈翀 安徽省固镇县的棉农在2004年棉花丰收后的心情不轻松。不仅棉价由上年的每公斤9元跌至4元左右,部分棉农甚至拿不到现钱。县里唯一的棉花收购公司固镇县棉麻公司给棉农打出收购“白条”4300多万元。这事对农民生产积极性打击不小,难怪棉农说:“这个农业结构调得让俺们心寒啦!” 固镇县棉麻公司“打白条”也实出无奈。作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家公司
除却2004年秋后国际国内棉花市场行情“疲软”因素,固镇县给棉农打了“白条”,与固镇县依靠行政手段一味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忽视与市场衔接有很大关系。这个县仅用四五年就将棉花种植面积从不到3万亩扩大到34.8万亩,跃居全省第四位,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县政府向每个乡镇都分配任务,要求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县政府将棉花生产办公室设在了县棉麻公司,要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扩大棉花生产。因此,没有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棉花种植面积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扩大如此之多。 但是这种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命令式的推动,其弊端和危害很快暴露出来。全县种棉面积扩大了10多倍,县棉麻公司收储能力难以消化。但县政府采取强制措施,保护棉麻公司市场垄断地位,不允许其它企业跨区收购。在县棉麻公司一家垄断的情况下,出现了“白条”、压级压价、缺斤少两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固镇县棉花打“白条”问题再次说明,政府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首先要尊重市场规律。以政府行为直接干预棉花产销,是棉花生产市场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农民该种什么,种多少,政府部门只应通过市场分析,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而不能硬性规定。农民把农产品卖给谁,就更要顺应市场要求,不能以垄断行为损害农民利益。(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