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点击中航油与中储棉豪赌失利关键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8:29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成立仅两年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因“炒棉”巨额亏损。看到这条新闻,不由让人想起中航油事件,同是“押了大点开盘后却是小点”的豪赌,中储棉输掉了至少6亿元,中航油输掉了5.54亿美元。 中储棉、中航油为什么能拿国有资产进行豪赌?分析其中的缘由,“垄断、制衡、推责、埋单”这四个关键词,基本上能概括这两家“航母型”公司的命运。
垄断。中储棉是在国内棉花市场和棉花进出口业务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独资企业。国家赋予其特殊垄断地位,是为了关键时期平抑棉价。而中储棉却恰恰相反,他们利用垄断地位,恶意囤积棉源,形成有价无市假象,进而恶意抬高棉价。中航油则几乎垄断着中国内地航油供应的全部市场,同时享有独家进口权,导致中国航油价格是新加坡航油价格的2.5倍。正是巨额垄断利润为他们豪赌提供了资本基础。 制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是一种公权,公权则意味着责任,必须要有制衡。然而,中储棉炒棉,完全由主要负责人拍脑袋,个人决策,根本无人监督。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则是陈久霖一人的“天下”,所有的内部、外部监督控制机制形同虚设。正是制衡机制的缺失,为豪赌提供了制度土壤。 推责。中储棉把输的责任推到了国家宏观调控上,把自己说成受害者。同样,中航油也把责任归结于“外国陷阱”“偶然失手”等。不难看出,这些赌徒推卸责任的技巧远远高于赌技。 埋单。中储棉也好,中航油也罢,豪赌时就抱着“企业亏损、国家埋单”的想法。在中储棉事件中,财政部、发改委也敲过警钟,但都未能阻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或许真如里森在《我是这样搞垮巴林银行的》里所写的:“我觉得吃惊,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行为。”真可谓无知者无畏。为何无畏,不用自己埋单罢了。 国家为这些豪赌埋单的同时,如果不对直接和间接责任者问责,如果不能堵塞这些巨大的体制机制漏洞,谁能说不会出现第N个中储棉、中航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