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从强调粮食安全向强调口粮安全转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0:51 第一财经日报

  “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中国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在14日举行的“面向2030年的中国粮食安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黄季焜在《面向2030年的中国粮食安全》主题报告中如是说。

  该报告是由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荷兰自由大学世界事物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通过使用新的研究方法和建立新的模型工具对中国的农业问题进
行了研究。

  “未来30年中国的粮食需求将稳定在5亿吨左右。”报告预计,中国对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总需求量将会从1997年的4.25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4.86亿吨和2020年的5.12亿吨;同时中国谷物的总需求量将在2020年以后出现平缓乃至略有下降,到2030年总需求量可能要下降到5.07亿吨。

  在供给方面,报告预计到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从2003年的3.6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4.91亿吨,达到最高水平。2020年至2030年间将会缓慢下降,预计2030年三大谷物的生产总量约为4.87亿吨。

  “未来30年内,中国将能达到95%的粮食自给水平,这一水平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影响,更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黄季焜总结说。

  报告还对中国未来的农业政策提出了建议,认为中国能确保未来粮食安全的主要方式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投资,提高农业水的使用效率,并加大反扶贫力度。

  其中黄季焜特别建言:“政府应该把粮食安全的重点放在大米和小麦这两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上,从强调‘粮食安全’向强调‘口粮安全’转变,对于饲料粮应当适当放开。”

  “未来中国的小麦和水稻是恒定要进口的”,作为中国农业经济的官方权威人士,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杜鹰认为,对于“口粮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他指出,“中国目前可利用的水资源是3万亿立方米,其中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到65%,在可利用水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资源约束将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瓶颈。”据了解,作为耗水量最大的农作物小麦,其主产区华北是中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水稻也面临相似的情况,随着东南沿海资源成本的提高,农业生产成本目前上升得也很快。“如果未来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不能得到提高,中国出现区域性水资源危机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荷兰自由大学世界事物研究中心主任米切尔.凯泽(MichielKeyzer)对记者说。

  对于饲料粮的适度放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对记者说,“将饲料粮和口粮分开,既能够保障粮食安全,又避免因此而付出过高且不必要的代价,国际上将大豆、薯类从口粮中剥离出来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杜鹰认为,“不能对中国的饲料粮需求有太高的估计,大量的进口不会产生。”在进口结构上,他认为大豆的进口将是重点,“目前国内大豆总需求的一半(2000万吨)依靠进口,主要是因为国内油料短缺,需要通过进口大豆来生产豆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粮食安全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