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撤离香港不代表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 10:09 南方都市报 | |||||||||
前两周,部分对冲基金撤离香港股市,这被解读为一个让中国稍感轻松的信号--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已经失去了耐心,它们的撤离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正在减轻。不过,这可能只是我们并不全面的想法。 按照投资银行分析师们的说法,大批资金离开香港股市,是因为美联储发表了对美国通胀前景表示担忧的言论,美元呈现出了走强的势头,一些投机资金因而回流。不过,美
根据中国央行1月13日公布的数据,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6099亿美元,一年中增加了51%,其中热钱的流入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民币面对的升值压力依然存在。 但人民币是否升值从来就不是问题的根本。中国汇率改革的路线相当明确,即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对中国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增强汇率弹性,放弃实际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一个基本问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大减弱的时候,增强汇率弹性当然是最佳时机,但如果升值压力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都会存在,是不是目前的汇率水平就一直坚守下去呢? 坚守汇率必须考虑到成本问题。中国因为盯住美元,客观上汇率不变,在外汇储备仍然高速攀升的情况下,外汇占款规模越来越大,央行对冲外汇占款所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当前,中国宏观调控逐步趋向于市场化手段,货币政策将是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汇率固定会导致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受缚,加大宏观经济稳定的调控成本。而且,由于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政策,在美国对于保持弱势美元有强烈意愿的时候,弱势美元意味着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同时,出口高速增长固然带来了巨额顺差,但也可能使中国面对更糟糕的贸易环境。 因而,我们认为,热钱固然是人民币汇率变动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却不是惟一的因素。对于中国来说,改变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扩大汇率浮动范围,是符合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利益的既定方针,如果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下完成这一转变,我们固然乐观其成;如果外部环境并非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需要讨论的是,坚守现行制度的成本大,还是变革的成本更大。 (原载1月16日《经济观察报》,本报有删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