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三年 中国企业独资渐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 13:46 经济观察报 | |||||||||
保持银行系统的稳定、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履行贸易协议中的承诺,这些是当前来华开展业务的海外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管理高层重点思考的问题。26年前,港商伍淑清先生首次来华时所关心的完全是另外一些问题,比如怎样在不触犯中国市场的政策限制和各种壁垒的前提下把生意做成。 虽然有1978年邓小平欢迎外商到中国大陆投资的号召在先,但伍淑清与当时民航总局
从1978年算起,26年过去了。到2004年12月,中国入世已经三年。 2004这一年,许多当年和伍淑清一样受制于中国的保护性政策而不得不以中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海外企业,如宝洁、雅芳、松下、西门子等,因为政策的松绑,开始尝试摆脱“合资”的重壳,谋划独资蓝图。而中国企业也不得不丢下“合资”的拐仗,自力更生。 “学了26年了,也该毕业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张燕生所长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合资模式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20多年的‘学习班’机会,如果当时我们自己来做产业,一是我们做不起,二是有很大的风险,三是没有经验。” 虽然合资路径也同时造成了企业倚靠外方、眼盯利润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产生的弊端将在随后显现,但我们的企业毕竟参与了外资在中国投资、经营、竞争的全过程,所得到的经验显得更为珍贵。 当年选择合资的外商心态也很复杂。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跨国公司业务咨询的陈荣祥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分析了当时的局面:“当时国外对中国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在他们眼中,中国法规的人治因素非常浓厚,中国政府存在着诸多神秘感,所以面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觉得有关卡,他们觉得有一个合作伙伴必将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而实际上,选择了强劲的中方合作伙伴的外企确实顺利了许多:最便宜的土地、特殊的政策照顾加之“二免三减半”之类的减税及其海关关税的变通处理等优惠纷纷到手。 事过境迁,当年中外双方的互补优势已经不再。相反,中外合资企业的内部冲突甚至成为束缚外方手脚的“镣铐”。2004年,一场“合资”变“独资”的运动在中华大地悄然展开。 2004年5月,宝洁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和黄中国所持中国内地合资公司宝洁-和记有限公司旗下20%的股份,成为一家在中国的独资公司。宝洁的合资由于港商的参与显得缺乏“中外”合资的典型特征,化妆品巨头雅芳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则更有代表性。1990年1月美国雅芳与广州化妆品厂(1996年12月31日中方股东由美晨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合资成立“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即后来的雅芳?中国?有限公司?”。2004年6月,雅芳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广州美晨20%的股份,从合资走向独资。几乎同时,西门子也以收购合资公司中方股份的方式完成了独资化。2004年底,大众中国业务部门主管施密特也曾表示,一旦WTO规定的独资整车项目成为现实,大众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中方在合资公司中的股份。再往前追溯,又有松下、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和朗讯等一批外资调整在华战略、纷纷独资或控股。 外企的独资化现象集中出现在2004年,这与中国加入WTO后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陈荣祥说:“只有在完善的市场制度条件下,外方才敢于独资,中国加入WTO以后,外方觉得中国市场在逐步向国际靠拢。”除去WTO框架下开放的市场背景原因,外企选择独资极为重要的另一原因就是管理上矛盾冲突日趋显现。张燕生所长分析认为,西方社会讲求的是个性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旨在人本主义之下建立一个共同的企业文化;而东方文化讲求家庭、集体、团体,不张扬,提倡在集体的原则下,牺牲个人的个性而达到优势互补,价值观的差异不仅造成了管理的矛盾,更导致文化甚至文明的冲突。通过合资的方式在中国摸索25年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已经充分了解,而独资的魅力正在于能够整合他们在中国市场分散的投资项目,实行统一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充分实现其全球化战略。 “翅膀长硬了,就不带我们玩了。”在外企独资化的过程中,为数不少的中国企业受到挫折。陈荣祥认为,在20多年的合资过程中,中方不是最大的输家,而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我们应该看到,国内企业通过合资确实得到了好处,比如在汽车行业,有的公司几亿投资换来了成倍的利润回报。从宏观上讲,中国本土的合资群体不仅拉动了中国经济,而且在就业率方面的提升效果也非常显著。并且,合资过程为中国未来企业发展建立的人才储备更应被我们看到。” 对于外方独资所能导致的未来,中外双方其实早已心存预期。很长时间里的“同床异梦”已让彼此各有打算。相反于我们的担心,有的外企在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我们应该按照双方是否双赢多赢的思维去看待独资化。我不认为外企独资会让问题一下子多起来,有些核心问题其实一直存在,我也不觉得这样的事情对中国的经济会有太大的冲击。”陈荣祥说,“这个过程中,只要中方企业有一定的经营头脑就可以做好必要准备。” 现行外资企业里中方的关键任务,在于培养起自己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韩国现代和大宇的故事让陈荣祥烂熟于心,大宇走的是彻底的合资路线,如今大宇基本被人家兼并收购而丧失了实际控制权,而现代汽车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开始就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WTO的框架下,纯粹的商业运作规律被更多尊重。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胡景岩司长在商务部举行的首届商务发展论坛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只要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尊重外国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投资方式。从我们已批准的近50万家企业来看,“合资”和“合作”企业超过总数的50%,各种投资方式在实际运营中各有好处,从政府角度来讲我们充分尊重外国投资者现在的选择。 相关链接 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277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3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014.71亿美元。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占全国累计吸收外资总量(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同)的62.95%、55.42%和58.36%。外资企业(外商独资)分别占全国累计吸收外资总量的36.99%、43.91%和39.68%。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