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跨国公司联名上书背后的拉美化阴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16:55 燕赵都市报 | |||||||||
据1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报道,54家在华跨国公司,针对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可能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准备联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一份报告,要求“取消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应有一个5到10年的过渡期”。这54家跨国公司,每一家拿出来都是名头响当当的超级大企业。 这一事件毋庸置疑的一点是,54家在华跨国公司的上书是出于企业的趋利本能,目
而这背后更令人担忧的因素在于,有的地方的经济发展似乎已然呈现出些许“拉美化”倾向。 所谓“拉美化”的实质就是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来实现阶段性而非长久性的快速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一些国家走上“外资主导型”的开放道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给予优惠政策等比较优势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外资的进入令拉美国家GDP在短期内高速增长,但当全球产业风向一转,跨国公司纷纷把投资抽出,转向其他国家后,这些国家迅速出现经济衰退。 但“拉美化”却并非仅是拉美国家才会有的独特现象。最近公布的《2004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就提出,要警惕对“外源型经济崇拜”与“内源型经济歧视”,要注意广东经济的“拉美化”倾向。报告指出,从GDP角度看,近年来广东经济增长总量较大,但2003年广东生产总值中有2300亿元的财富属于非本地居民,这部分近几年一直占着全省GDP的20%左右。 在“拉美化”程度严重的国家,国际垄断资本把大量利润带回母国,导致经济剩余所剩无几,从而造成投资国“增长而不发展”的怪像。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几乎不太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因而一些国家与地区尽管GDP增长较快,但当地工业化发展却并不相应提速,许多行业的本国企业技术进步不明显,自主产品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仍然缺乏竞争力。以大量优惠政策为代价吸引外资,还加重了本国企业在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发展空间受到人为挤压,影响、制约它们的发展壮大。一些国家的民营企业难以与外资企业相抗衡,不能说毫无这方面的影响。另外,由于外资掌握了投资地的经济命脉,因而一旦它们物色到更加有利可图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大量转移投资资金时,则原先投资地的经济就要受到重创,甚至因此而发生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 尽管现在把我国和拉美简单比较尚失之于草率,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的发展亦然。不能不从现在起就通过政策调整早加防范。笔者以为,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剔除盲目的“外源型经济崇拜”;其次,除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外,更要尽力加快“内源型经济”的发展步伐,提高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力,撤销对于本土企业的歧视性政策,给它们以公平发展权利与机会。只有降低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比重,建立以“内源型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才能使国家与民族经济长足发展,也才能防范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魏文彪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