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经贸委主任潘龙清:如何衡量引资质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7:36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王思睿发自上海 在1月12日举行的上海外贸情况通报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表示,要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尽快改变上海服务业的“短腿”现象。会上同时透露,上海服务业利用外资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占上海全市合同外资的39.1%。本报记者就上海引进外资、发展服务业等情况,采访了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主任潘龙清。
《第一财经日报》:与第二产业相比,上海的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足。您认为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改变这种“短腿”现象? 潘龙清:“短腿”现象是相对的,就上海的市中心而言,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可以说是较高的比重了。但上海是一个二元结构的城市,将大量的郊区列入计算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到50%。所以,既要承认“短腿”的存在,也要肯定上海市中心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04年上海经济发展呈现六大特点》,其中提到上海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国际资本对上海的市场前景进一步看好,“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潘龙清:一是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比往年有所提高,他们在上海的产业链中能起到主导作用;二是一些技术领域的外资企业,他们的投入和产出能达到较好的比例。但我认为,利用外资质量是否提高更应关注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情况。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衡量引进外资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潘龙清:标准是:引进的外资产业是否符合上海的产业规划;企业有自主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达到怎样的水平。符合上海产业规划的企业,市政府会替他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对上海引进外资的速度和结构方面是否有影响? 潘龙清:上海执行中央宏观调控,始终保持有保有压的方针,压的是耗能比较大,和上海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不相符合的项目,保的是符合良性、渐性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 至于宏观调控以后对引进外资是否有影响?来看一组数据,2004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16.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2.6%,实到外资65.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1.8%。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334个。从去年吸收外资情况看,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已经超过73%。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