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行业专题--铁路运输业 > 正文
 

似是而非的春运涨价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7:34 第一财经日报

  苏振华

  春节即将来临,年复一年的火车票涨价又将开始。在方方面面质疑涨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为之辩护的“理性”声音。有人就指出,火车的拥挤是票价还不够高。

  此类“理性”声音背后的论证逻辑大致是: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需求增加了,
在供应不能同步增加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是合理的。不错,在市场里,价格的涨跌本是最正常的市场现象,配置有限的资源,“价格”是一个很合适的工具。然而,仅仅诉诸价格的调整以缓解资源的供不应求,进而将其当成一种毋庸置疑的价值判断,是对经济学理论的误用、滥用。

  “市场”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去年是思想家康德逝世2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人记起,是康德哲学唤醒了世俗社会里的人文精神,是康德令人振奋地提出了“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一伟大论断。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有效率这个逻辑论断里,需要强调并厘清的是,市场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福祉”,至于“合理配置资源”、“价格机制”,只是服务上述目的的“手段”而已。

  对于以担当公共利益为己任的行政性垄断部门铁路来说,其目的就是让旅客便捷、低成本地踏上返乡之路,这是“目的”。运力相对紧张固然是一个事实,其间的原因是“票价过低”引发的需求过多,还是其他原因,比如是因为铁路运输的行政性垄断导致的效率低下、供给过低?这还有待讨论。但是,只要是提高了票价,必定会有部分人碍于高票价而被迫放弃回家。这里的悖缪之处是,铁路部门的目的本应是运输旅客回家,如今却是提高票价阻止人回家,显然,这是把减少客流当成了目的,把因高票价而被迫放弃回家的人当成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铁路部门是行政性垄断部门,若说此类垄断有一定的合理性,则背后的价值支撑必须是“公正”、维护底线的“公正”。而提高票价会迫使买不起票的民工回不了家,这是要面对公正性的拷问的。

  进而,基于运力相对紧张这一个事实,铁路部门必须有所抉择,必须选择一种“手段”把回家欲望最强烈的旅客挑选出来。仅就这一事实而论,提价固然是配置运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一个常常被误解的认识是——市场有效率是因为市场是“价格”机制。须知,市场之有效率是因为竞争,而不是价格,价格只是衡量竞争成败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比如配置高等教育这一“资源”,就不是价高者得、而是学优者得。

  将铁路部门选择涨价善意地解释为合理配置运力资源,是一种善意的糊涂。为什么在运输的淡季,铁路部门并没有根据“市场规律”降低票价呢?“铁老大”是行政性垄断部门,为什么只愿意涨价不愿意降价,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春运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