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并轨非经济账不能不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5:53 第一财经日报 | |||||||||
刘以宾 1月12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出席2005年全国财政学会年会时说,现在为中资企业说话的人太少了,而为外资企业说话的人太多了。目前,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不到15%,而中资企业为33%。
内外资所得税税率并轨之所以迟迟难以实施,据说关键是因此将造成财政减收。由此可以认为:在对待中外资税收的问题上,有关部门算的主要是、甚至仅仅是“经济账”。而且,这笔账仅仅是直接的经济账而忽视了间接的经济账,仅仅是眼前的经济账而忽视了长远的经济账。 本来就是经济领域的问题,“经济账”当然应算而且应算得好、算得精,但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长远的、间接的“经济账”更需要认真算。同时,经济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等从来就有割不断的联系,故某些“非经济账”也不能不算。 随便就可算上几笔:其一是“人才”账。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民族企业家群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早有人大声疾呼,要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形成打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优秀企业家群体当然需在市场竞争风雨的打拼和磨砺,而中资企业所得税率高于外资一倍以上,意味着起跑点本来就相距甚远,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中国企业家以百米五秒的速度去赶超外资企业家? 其二是“品牌”账。打造著名民族品牌乃至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品牌群,与打造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道理、规律颇为相似。所谓品牌,毫无疑问与产品研发能力、工业科技、工业装备水平、质量管理水平等有关。即使其他诸种条件完全相等,但一个所得税率为33%的中资企业,在产品研发、装备更新、管理等方面的投入能力上,怎可与所得税率仅为15%的外资企业相抗衡? 其三是“市场销售”账。企业的发展壮大最直接靠得是市场销售以及市场份额占有,而广告等促销手段所形成的竞争力每每会超越产品质量本身的竞争力。无法想象两类所得税率悬殊的企业,在广告投入能力上会处在同一水平。 其四是“心理”账。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之所以称其为“灵魂”,不仅仅从市场秩序、“游戏规则”本身的公平性着眼,而是考虑到一个更重要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即在一个市场秩序不佳、游戏规则缺乏公平的市场环境里,常常会导致企业以及经营者不是在练“内功”上费工夫,而是在寻找权力、政策等“非经济资源”上下力气。由此形成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文化不仅贻害国家、民族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而且还会沉淀成一种非经济的、社会精神文化的毒素。在经济发展唱主角的今天,急功近利、虚伪浮躁、信用缺失、官场恶习、贪污腐败等等,与之均有某种联系。 至于金人庆部长直言不讳指出的“现在为中资企业说话的人太少了,而为外资企业说话的人太多了”,似乎还应算算“政治账”。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