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央行加息 > 正文
 

继续调高利率不是个聪明的决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4:11 第一财经日报

  特约评论员 那复祺

  最近,我在中国的几位才华横溢的朋友认为,中国需要在2005年调高利率。

  的确,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过热现象、我们也体会到了短期内利率的微调效果,可是我们同时也需要听听市场的声音……

  与我们一样,我的朋友深信市场的力量。事实上,如果市场认为中国利率上升是有必要的话,利率自然会被推高。举例来说,在2003年底,1年期的短期国债的回报率是2.6%,但到了2004年底,它已经上升到了3.28%,而7年期的国债基准回报率在2004年底大约是4.76%,一年前则是3.39%。由此可见,无论长短期国债利率都有所提升。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近期又传来了不同的声音,7年期的国债基准利率已经开始下滑。根据市场观察家的分析,得到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

  首先,市场认为中国政府在稳定经济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同时认为近来合理的通货膨胀率将会在中期内得到维持或是有所改善。这就促使了一些买家购买长期债券,从而导致了长期利率的下跌。

  第二,中国央行一直以来极力使金融系统保持着足够的流动性,这也为长期利率的下滑带来了有力的支撑。当然,这可能是季节性的,期间也存在着变数,例如2月9日中国农历新年即将来到,资金流动性会受到影响。但是,市场公认即使在假日后,市场仍旧将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再者,回购利率低也意味着保持国债仓位所需费用的减少。

  为此,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似乎认为通胀率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利率也没有提升的必要。根据一些业内人士的分析,2005年期间亚洲经济的增长速度平稳,出口增长率将日趋减缓。正是由于减缓的出口速度以及经济增长,一些国际银行都认为亚洲的利率提升幅度将比预期小。而这也正是在几个月前,我们在与朋友们的讨论中向他们所指出的。

  我们都知道利率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时机成熟时,政府当然可以提升利率。但与此同时,运用利率这样的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时我们需要三思而后行。我们的朋友也许尚未意识到运用此类风险管理工具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但目前为止,中国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都尚未达到这个境界。

  当市场上尚未能够进行利率互换(Interestrateswaps)、没有远期利率合约(Forwardrateagreements)或是利率期货(For-wardinterestratecontracts)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让我们的金融机构来规避他们的利率风险呢?

  问题是究竟如何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呢?当利率突然的上升,潜在的危机对资产负债表来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调高利率,而是在讨论这类问题时,没有考虑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忽视了市场的现状和需求。

  当然,市场并不永远正确,但是在作出与市场反方向的动作之前,我们需要三思。如果没有合适的风险对冲工具,那么利率的突然变动可能给市场带来意想不到的震动,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只有当主要金融市场都日趋完善,那么市场经济的调控工具才能发挥其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加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