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控制欲不安全感集一身 企业家害怕公众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7:28 《英才》 | ||||||||||||||||||||||||||||||||||||||||||
文.海龙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国企业家的心究竟有多大? 2004年底,传化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的股东持股变动报告书显示,原本合计持有公司52.50%股权的徐传化父子在浙大创投向传化集团转让股份之后,直接及间接持有上市公司
在此之前,我们也不断地听到企业家稀释股份,“财散人聚”的佳话。 一边是企业家不断增持股份,力图对企业绝对地控制,而另一边是企业家自觉减持股份,到底谁的心大? 有人说中国企业家缺乏分享精神,要不就不会有那么多创业元老分道扬镳的故事。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最忌讳别人说它是家族企业,把自己打扮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绅士同时,一边紧握手中股权,巴不得变成为一个100%控股的个体户。 其实,企业家这种心态已经限制住了自己的发展舞台,企业家一方面抵制不住资本市场上融资快感所带来的诱惑,急于把自己包装成“公众公司”,而另一方面又害怕这种“公众化”倾向削弱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 徐传化父子持有传化股份52.50%的股份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这样的股份显然缺乏安全感,于是此次徐氏父子将股份增持到60%。 然而大股东这样的“安全感”又偏偏以牺牲中小股东的安全感为代价。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在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根本难以建立起合理的制衡结构,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各项决议的影响力小得可怜。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趋势并没有缓和的迹象,股权高度集中也出现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上市公司中法人股和国有股的协议转让离奇般地将股东越变越大,一股独大现象绝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而是企业家控制欲支配下的股份重新组合。 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前不久的一份关于钢铁行业的调查中发现,在10家钢铁业上市公司样本中,第一大股东持有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平均为69%,有9家公司控股方持股数超过50%,宝钢股份控股方占85%。在这10家公司中,其中有9家公司的控股方为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1家为社会法人股。 也就是说,对股权的绝对控制并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家的毛病,国有股份为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体现自己的资本意志也热衷于绝对控制。 与大股东通过收购非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增持股份相比,那些大股东通过在二级市场回购公司流通股的增持方式却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认为此类大股东在行情处于低迷时期,投资者信心不足时选择增持股份,可以稳定持有人的持股信心。 同样是增持股份,由于目的不同市场会给出不同的评价,增持股份的措施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如果其目的是为了绝对的控制以削弱小股东的话语权,将公司治理结构变得畸形,那么大股东的舞台将会随着股份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小。 中国部分钢铁上市公司股本结构比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