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昌建:跨国公司与中国社会文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1:1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程悠悠发自上海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后蒋昌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国经济带来的文化渗透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考验及反思的机会。
蒋昌建认为在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文化碰撞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公司的经营战略会改变;第二,不同的消费文化会导致不同的销售策略,比如说低糖健康饮料在欧洲非常畅销,但在中国就被认为淡而无味无人问津;第三,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适应一个“非正式制度”,或潜规则。 在解释“非正式制度”时,蒋昌健说,“企业经营的规章制度在政府的法律规章中可以找到,但我们经常会发现跨国公司在这个制度的轨道上经营非常困难。刚性地遵循在其他地区的所谓制度化、法制化的经验是不可行的。” 蒋昌建认为这三个方面都是正向的适应,跨国公司希望通过适应来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但是当这些适应必须牺牲企业经营的理念和原则时,他们往往选择宁可牺牲市场也不向那些潜规则屈服。 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后,在技术、管理、就业、产业结构、品牌管理、税收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他们在进入中国后,短期内可能会利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但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并轨加速后,他们会逐渐采用全球统一的经营方式。但蒋昌建指出,不管全球经济如何一体化,差异性始终存在。只有把握好中国本土的文化价值观,跨国企业才能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企业正在逐步走出国门,但蒋昌建认为,他们在面临文化碰撞的适应经验还很缺乏。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和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另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规避政治风险的能力。因为一些国际关系会因为企业的跨国经营而成为企业的内部关系,管理者需要对这方面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另外,由于文化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重心的改变,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