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样的博士挂职感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2:37 中国青年报 | ||||||||
曹林 王宁(化名)是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的一名挂职博士,被下派到中部某省一个地级市当市长助理。1年来的从政经历令他感慨很多。他举例说,曾经有位开发商托人捎信给他,如果能够帮助低价拿到市中心的一块100亩的土地,他的回报是500万元。
王宁向记者透露了直面权力诱惑时的思想斗争以及运用权力的困惑。他看到:该交给市场的却交给行政干预,该行政干预的却交给“市场”;他感觉:有形的权力多得让人羡慕,无形的权力更像匹野马;他受人点拨:制度管的都是看得见的权力,聪明的领导应该学会利用隐性的权力;他的真实体验:面对500万元的诱惑,只能靠“定力”;他领悟:做领导干部的,最重要的素质是政治品格,要有“阳光思想”。(1月10日《望新闻周刊》) 应该说,这是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挂职博士感言。 说含金量高,并非指向博士在官场中目睹和遭遇的那些怪象,毕竟新闻报道对这类现象的曝光很多,现实中也屡见不鲜,博士的感言算不上什么新发现———算得上“金子”的,是这份感言流露出的那种贴近现实的真诚气质———把自己挂职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价值冲突真诚地展现在公众视野中。不矫饰,不隐藏,不拔高———这种真诚的气质,在同类感言中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 毕竟体验了一种别样生活,博士挂职归来,一般都会有些感言。可我们看看既有的那些挂职博士感言,有的说“通过到基层工作,对国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同各族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说“在艰苦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有的说“未辜负原单位的重托,未辜负当地人民的信任,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有的说“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付诸实践的机会”,还有的就直接说“给当地引来了多少资金,建了多少项目,带去了多少新观念”,等等。 品味这些“大路货”挂职感言,总感觉其中带有太多虚饰和空泛的意味,带着太多程式化的应付意味,对自己的挂职责任缺乏深切的理解,于是感言也自然缺乏一种贴近现实的力量,让人觉得仅仅是走过场。 一个走出书斋的博士,当火热的理想遭遇到现实时,怎能一点困惑没有?一个从书本中走出来的人,遭遇现实的官场逻辑时,怎能没有价值冲突?可我们在博士感言中,看到的差不多都是这类大而空的腔调:跟当地官员一团和气,相处非常融洽;非常适应那些官场规则,进入角色非常快;跟官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东西;甚至不言民生疾苦而为官员开脱———没有困惑也没有价值冲突,更没有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现实判断。 并不是说下去挂职后非要感言出些“批判现实的东西”才算有现实关怀。但是,连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官场生活的人都能感受到理论政治与现实政治的反差,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在现实官场中走过来的人怎会没有感受呢?怎么能用几句大而空的套话就把现实搪塞过去?———这表明,挂职博士们或者是迅速被庸俗的官场人格同化,或者是浮光掠影没有深入实践,要么就是在“反正只是挂职”的自我定位后装糊涂。总之,这些都不是一个合格挂职博士的表现。 相比之下,我们从这位王博士的挂职感言中读出一种具有现实关怀力量的东西,他的经历就像一个带着“虫眼”的菜叶:“生虫”恰恰表明没有施过农药,属于绿色食品,我们可以放心食用———如果所有菜叶都完整无瑕,我们反而要警惕了,那很可能是施过很多农药的结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