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改两年制岂能如此寻求依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2:36 中国青年报 | ||||||||
谢作昱 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及硕士生学制研讨会上,20多所高校的会议代表形成统一的意见:硕士研究生培养由现在的3年或两年半改为两年,完全是可行的。(1月7日《中国青年报》)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到底应该是两年还是3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笔者不宜发表意见。但是,那些会议代表认为硕士培养可改为两年制的依据,实在值得商榷。 依据之一:某名牌大学实行硕士两年制,两年制硕士的就业率达96.4%,与同期毕业的3年制硕士没有区别。 这一论据非常可笑。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在就业上的优势很明显,现在不少单位在招人时都存在着“名牌”心理,对于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而言,两年制还是3年制并不重要。但对那些非名校的学生而言,情况大有不同。所以,用名牌大学两年制硕士的就业率来说事,缺乏说服力。 依据之二:在某高校,两年内能够按期答辩、毕业和进行硕博连读的硕士,占每届硕士生总数的95%以上。 论文答辩,尽管教育部门有原则性的规定,但高校在操作上的弹性相当大,从严从宽各高校可以自己掌握,能否通过基本由学校老师自己说了算。硕士两年毕业,高校有没有降低论文的标准?有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评价?《中国青年报》曾刊发一封毕业生的来信,反映他们学校的毕业论文很容易通过,有一同学的毕业论文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也照样通过了。学生毕业,取决于两个因素,除了毕业论文,就是学分。修多少学分由高校自己定,每门功课考多少分才能拿到学分,也由学校自己定。比如,研究生卢某与福州大学之间关于“及格之争”的官司,判决结果是,法律规定,高校有权自己决定及格线。可见,毕业生是否合格,标准基本由各高校掌握。 当然,不是说学校自己掌握标准就必然导致降低标准。但是,高校自己评判毕业生的质量,就如同自己给自己当裁判。其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都令人质疑。 事实上,两年制硕士的质量如何,应该由独立、专业的机构来测评,且应该有科学、客观、系统的测评方法。而且,还要综合社会评价,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公信力。 硕士培养改为两年制,并不是一个非常小的决策。在目前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扩大招生规模,社会的就业压力将会更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