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成一种社会灾难 给十大评比下副解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11:01 《新华航空》杂志 | |||||||||
习贯东西 年底了,除了春节晚会之外,中国人还得再遭一道罪:经历名目繁多的“十大”评比。 谁也说不清,中国从哪年开始,有了关于“十”的评比。能想起来的,好像是从评选
评了20多年的“十大”之后,“十大”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灾难。还没到年终呢,我随便在网上一个查寻格里,打上“十大”两个字,哇!46527条。比很多十大评比的总得票还多。而这十大之“大”,无奇不有。十大新闻算是最正宗的了,十大影星,十大名模,也算是师出有名,管他是谁呢,这事一说,人们总还算是知道这个行当有这么个人。可是,“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十大你最想成为的女人”听起来就更不着边际了。你想成为什么样儿的女人,我,我怎么能知道呢?再说,我知道了也不能说啊,万一让我老婆知道了,我知道别的女人最想成为什么样儿的女人,我怕也说不清楚了。 我们能接触的最早的“十大”,很可能就是各国通讯社搞的年终十大新闻评比。这是几大通讯社年终时的一道大餐,时间一般是在年终的最后一天出炉,几乎每年都会成为新年时人们的谈资。因为这种“十大”,让人们能回味一下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怎么过来的。这种东西一出来,广受追捧也算正常。连我们的国家通讯社也要年年出一些“十大”。只是标准不同,先是由各业务部门报上来,再逐级上报,最后出来的是领导眼里的“十大新闻”,与世上广泛认知的能否一样,就只有谁也不去计较了。后来,各部门都要以此显示一番自己的存在,于是就出现了国内十大,国际十大,再加上体育十大,摄影十大等等,反正有个门头就得出个“十大”。此时,这“十大”已经成了一种待遇,有与没有,会涉及到各部门存在的意义,成了一个级别的象征。没几年的事儿,十大也就由此变得俗不可耐了。 把“十大”评选这一程序给弄俗了也有个好处,就是让大家都不把这事儿当个事儿了,也正好脱去了这种评比的神圣外衣,还了它本来面目,成了百姓的一种娱乐形式。说开了,“十大”评比,真可以成为全民娱乐项目了,没有地域性限制,也不限男女,更不限官民,只要有兴趣,都可以立项,搞出些利于大家身心健康的十大评比活动。 为官一方者,年底了可以用这个方法,让辖区的子民,再回味一下自己的丰功佳绩,还可以排出一二三来。特别是现在中央要求当官的都要执政为民、要多干实事,若不趁“十大”评比的机会摆摆自己的好处,怕是一年都没法儿让人想想自己为官一年,都干了哪些好事儿。若不知者,我这儿可以出个现成的程序供大家参考:先利用现在通行的操作方法,来个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再提出各种成功事件来,先议论一番,此时,已经实现广而告之的目的的一半了;随后再来一项大家有奖投票,这是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它一项,可以广集各类产品厂家踊跃参加,即提供了各色奖品,减轻了举办此项活动的直接成本,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十大”评比最后完成,打下一个颁奖冠名的伏笔(等于下了一套,把平时指高气扬的老板们,套进来再说);最后的高潮是举行一范围尽可能大的颁奖仪式,这是“十大”的点睛之笔,可以把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领导统统请来,好吃好招待都算是师出有名了(平时若想把这么多的顶头上司请来吃喝一顿,政治风险很大,即便请来了,大吃大喝也会有诸多不便。再说,没什么来头,请人家也不一定会来)。作为上级,也不过是为官者,也有各自通病,都免不了好大喜功,又不好明目张胆地作些什么可以自我张扬的事,正好有了这么个“十大”出来,名正言顺地站在前台。事儿虽然是下属单位做的,可也是在自己的领导下。于是,在各地各部门,就不约而同地在每年最后一个月或最初一个月,同时上演了“十大”颁奖秀,且名目层出不穷。 与各地方组织的十大不同,各新闻单位也绝不放过这么一个生财机会。首先可以打着为公众的旗号,以社会公正者自居,令发全国,让公众都来参加投票,以示自己的“十大”与众不同。在我们这个个人意志不明显,也不强调个性张扬的民族文化里,这种以公众的名义做的事儿,往往都有很大欺骗性。媒体操作这样的“十大”,可以说是轻车熟路,这本就是媒体首推的传统项目,再加上国人不断完善,所以各不同级别的媒体,操作各自的“十大”评比,都显得十分专业,套路规范而又实际,效果明显且屡试不爽,把把都赢。先是推出候先人、候选事及各式候选项目,广为散布。曰:热场。比之政府部门举办的“十大”又有高出的设计,因为在推出候选的人、事和项目时,媒体就已经开始赢利了。公开的,是大家面对候选者如何投票;而背地里,已经就谁能进候选的队伍,展开了巨大的营销活动。 作为业内人士,对“十大”评比我是有真情实感的。一旦进入了候选人开始入队的程序时,媒体操作就已经获得大半成功了。这背后的事儿,都是只能做不能说的。媒体是少数,而面对的则是全社会更广泛的面,“十大”虽然有十,在中国文化里算是最大的数了,可是一旦用在“十大”评比上,就显得少之又少,于是,各界的人和事就汹涌澎湃地向媒体涌来。按经济学的原理一算,就知道,这是个严重的供需不平衡,于是就有了一个卖方市场出来了,个中因由看看“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就明白了。在此不便多说,因为不说你也明白。看看吧,年底年初这一段时间里,你能看到的所有媒体是不是都在说着自己的“十大”之事?基本上没有不拿自己的“十大”说事儿的,这已经成了一个有考核性的指标了,有“十大”评比的,一般就算是比较成熟的媒体了。 媒体操作“十大”,还有个别人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就是可以号令天下。候选、获奖的不必说,就是各路嘉宾,也要挤破了头。不论多大的官,也不管你多有名,只要说是给“十大”颁奖,一个电话过去,几乎没有不来的。不仅不用出场费,连劳务费也全免。图的,就给“十大”颁奖。想想吧,自己是什么人,“十大”都是些什么人?有这个“十大”在,名人都觉得脸上添了彩。于是,媒体的优势就得以充分体现了,不仅仅是被评者要挖空心思,就是来颁奖的人,也得使出解术才能得到这样一个风光的机会。媒体最后收获的,自然也要远比一般行业部门操作的“十大”收获要大很多。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外人能看到的是外表,仅“十大颁奖晚会”,就足以令一些圈内人乐上半天了,同时收获的还有与部门及政府机关首长的密切关系,都是非比寻常的。 看到此,就可以理解市场上操作的各类“十大”评比了,因为有更露点的功力性,大家一目了然,也就少了猜测。所谓十大品牌、十大商标、十大畅销品、十大@@,都是这类,别无他意。由此看倒也简单了,不象有些地方和行业作的那些“十大”,都要裹着外衣,虽然只是遮着一点点儿丑处,做起来却那么道貌岸然,有时很象是皇帝的新衣,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做起来显得很有精气神儿。 这样说完,就知道“十大”后面不能回避的利与义。由反面可以作个佐证。一般“十大”评完之后,都会时不时地有些主管部门出来表白,本部门并没有作什么“十大”之类的评比活动,还会发个声明之类的,说是此“十大”非主管部门之意云云。这么说,外人看是表白自己与此“十大”没有关系,背后则多是另一种抱怨,潜词是一种失落。这之中,也确有不合理的,就另当别论吧。 也有评“十大”评出麻烦的。有一年,我们的一本杂志,评当年十大新闻人物时,把一领导和一般的风云人物并列在一起,作成了十分之一,结果犯了大忌,本以为是帮了领导同志一个忙,结果是书生之气太浓,弄得自己很被动,还为此作了检查。 今年的这个媒体在进行年终的十大评比时,犯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错。我们说“最闪亮的中国人——刘翔”、“最有勇气和锐气的学者——郎咸平”、“最有勇气的官员——李金华”等等,都还算过得去,但说到最称职的人民公仆——牛玉儒、任长霞就出了麻烦了!因为这二人都已经过世,属于盖棺定论的人,而此题一出,人们,特别是为官者,也都属于人民公仆之列,有这二人的称职在,顺着搂下去,其他人不就自然而然地不称职了嘛!?这可不能开玩笑。 “十大”作到了这个份儿上,也算是到了极点了,大家都可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起码可以由此认知中国社会的一个很独特的层面,同时,“十大”也是外人看中国的独特视角。聪明的人,还可以从中找到生财之路。有个姓中国姓的外国人,就是按“评”这个套路,把自己弄得人财两旺,基本上也算是个名人了。像我把评“十大”看得这么透,自然不能免俗,最近也攒了个“十大诚信”机构评比,因为这是国家也头疼的事儿,所以,目前进展顺利。再就是等所有的“十大”评比都落停了,我准备再推出一个“十大”十大评比。把“十大”这事再掀个高潮,给今年的“十大”作个总结。弄得好,也从中挣它个十万八万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