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幻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09:39 东方早报 | |||||||||
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于1857年阐明了“恩格尔定律”,由于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必然较高。而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物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40%以下,按“国际标准”的划分,这属于“富裕”级别。但我认为,近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并不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实际情况和媒体宣传的“大好”有很大出入。略加分析即可发现:近年的恩格尔系数降低主要是由于教育、医疗等方面费用不合理的上涨所引发的。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闲钱”减少,恩格尔系数下降就失去了正面意义。因此,如当今这种恩格尔系数降低的现象,一是表明居民生活品质有所下降;二是意味着社会公益性急速弱化,这一问题的性质尤其严重。 来自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报告:2003年我国患病人次数达到50亿。虽然患病的人多了,但看病的人却少了。城乡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从1993年的17%下降到13.4%;城乡两周患病未及时就诊的比例也达到49%。在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经济困难。另一方面,调查显示,1993年到2003年间,城乡合计年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在排除了物价上涨的影响后,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远远超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医疗费用是保命的硬性消费,节衣缩食也得尽力“紧跟”其上扬,恩格尔系数自然因此而降下来。 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而农村居民的平均住院费用为2236元。这就是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包括实物收入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居民如果得了达到“住院标准”的病,用尽一年的收入也住不起一次院。要住院,那么他的恩格尔系数也许就会乐观到“超级”富裕层次了。 居民的教育费用也逐渐成为一个消费大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蓝皮书中指出:从幼儿园开始,家长要交纳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小学至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等等),早已超过普通居民家庭可以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众多家庭无奈削减了当前的消费开支,增加了储蓄额度。一名大学生的全年学杂费,从1989年的200元已经涨到了1万元,上涨幅度达到了50倍。“平均收入”养不起大学生,“普通家庭”承受不了教育费用负担,对此,谁能说教育费用上涨没降低恩格尔系数呢? 教育和医疗两项开支大幅上涨,刺激居民强化了储蓄意识,减少了食物等基本生活品的支出,也让恩格尔系数更好看了。 恩格尔系数已被当做一项重要的“影响指标”,用于考核中国地方政府的绩效。如果对一些基本事实视而不见或任意曲解,公众难免会被这披上专业化外衣的“戏数”所戏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