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运市场化幻觉逼出改革真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09:46 新京报 | |||||||||
磕磕绊绊召开,最后又无奈延期的2005年煤炭衔接会在发改委的严厉督促下终于要“收官”了。从各个方面传来的讯息却让我们感觉到,这次订货会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化的幻觉,而我们更应关注这种幻觉背后的一些问题。 这个虎头蛇尾的订货会一开始就企图制造市场化的幻觉。会议的名字改成了拗口的“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有关部门也声称尽量不干预煤炭市场价格。其实,这次会议
或许这些才是本次会议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新出台的煤电联动方案与之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了大巫。如此形势表明,今年的煤电运三方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央的“计划”而不是自由的“市场”。 由于煤电运的三方本身都还处于高度非市场化的生存状态之中,所以一切企图绕过三方自身改革,寻找第三条道路的市场化企图都只能算是缘木求鱼。眼下,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销售电价严格管制;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铁路的投资也还处于高度的管制之中;而近期频发的恶性矿难也对煤炭行业的产权问题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除了这些旧矛盾之外,去年还出现了产煤大省谋求产业链延伸的新矛盾。山西等西部能源大省希望能减少煤炭作为初级产品的输出,希望大量兴建电厂直接卖电。这一利益主张无疑与当前的电力企业诉求是针尖对麦芒的。伴随着这一新矛盾还出现了地方政府与省内产煤大户之间的矛盾。煤炭企业只看价格,不会关注把煤卖给了本省人还是外省人。 这一新情况与发改委叫停6000亿违规投资的举动发生了激烈的对撞。毫无疑问,当下国内的煤电运供应链如同完全置于一家效率低下、内部扯皮的超大型企业之中。此时谈论市场化,无异于抓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荒谬。 在否定了市场化幻觉的不切实际和危害之后,我们需要直面推进改革的真问题。 真问题之一是必须打破煤炭业的封闭产权格局。进行产权变革,让社会资本可以安全地进入该行业投资,只有稳定的盈利预期才能保护市场力量对分散落后的煤炭业的改造和重组。然而,话语权的掌握者电力业和煤炭业基本都回避这一问题。 其次是需要坚决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新成立的电监会正在努力进行区域电力市场试验,这是一个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长期工作。短视的批评或者居心叵测地拿电荒说事都是极其有害的。 再次,还需要彻底改革铁路投资体制。让社会资金可以参与到铁路建设中去。 去年那场电荒的背后,最荒谬和不合情理的事情都是在抢夺车皮时发生的。在运输需求满足率不足35%的时候,为了保证煤炭、粮食和农药化肥的运输,大量的其他生产物资运输被终止,经济损害无可估量。 最后,需要建立一个投资纠纷解决机制。眼下,西部产煤大省和东部工业大省都在谋划自己的电力投资,银行也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进行了大规模放贷。企图简单依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叫停无疑是有害的,并且让未来的投资也缺乏一个有效的引导。地方因此会变本加厉地与中央博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详细报道见B38-B41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