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农业战略地位 工业化国家发展中的趋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4:09 中国青年报 | |||||||||
曹新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西方发展经济学农业发展思想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纠正重工轻农思想的过程,从这一演变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新确立农业的战略地位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大都把工业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看作是消极的。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中认为,农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只是为工业扩张提供无限丰富的劳动力。 在上个世纪,从60年代开始,这种农业被忽视的倾向有所改变。拉尼斯和费景汉在刘易斯模型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强调了工业与农业的平衡发展。认为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而且还要提供农产品剩余。如果农业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就不能为工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剩余,从而使工业扩张受到阻碍。到70年代初,发展经济学不仅把农业发展,而且把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和分配平等都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到了80年代初,发展经济学家再次强调农业发展,他们把农业发展的研究方向转到了宏观领域,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粮食政策、粮食保障以及农业持续发展等问题。显然,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不无借鉴意义。 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也说明,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经济发展战略中农业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中农业发展更为重要。虽然,农业发展本身只是中间目标,而农业发展机制和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扩散效应,才是高速、广泛和自我维持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农业占国内生产较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加大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的资本要求得到满足,就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如果农产品价格和生产率得到提高,就会通过增加农业收入而刺激非农业部门的发展。“优先发展农业”就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收入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农业发展的扩散作用则是农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 工业化进程: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 工业化的成长过程可以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毫无例外地对农业采取了不同的支持和保护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工业化的成长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支持工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工业化的初始时期,工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资金的原始积累。由于这一阶段工业化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国内资源,且这一阶段的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又来源于农业,劳动力的绝大多数也分布在农村,因此,为工业提供积累的重担就落在农业上。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农业剩余流向工业。 第二阶段为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其基本特征是工农业各自利用自己的剩余发展。这一阶段,农业比较利益越发低下,而工业由于已从数量的简单扩张转向质的改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第一阶段更为迅速。在这一阶段的后期,由于人口增长变慢,农业出现供过于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在这一时期,更要注意工农业之间资源的相互流动,使之保持动态平衡。 第三阶段为工业支持农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工业化的后期,工业的成长已趋于成熟,工业自身的剩余除了可以支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外,还可以扶持其他产业的发展。与工业相比,农业劳动生产率更是低下,工农业收入差距、城乡差别进一步拉大,农业资源大量流出,因而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工业剩余回流农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虽然已进入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阶段,但是由于重工轻农思想没有得到完全纠正,工农业并没有得到平等发展。因此,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和保护。 首先,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大力度兴办农业经济技术服务机构。通过社会各个方面用各种形式向农业经营者提供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经济和技术服务,使农业经营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自身的市场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其次,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此,必须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使其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本身的建设,实现货畅其流、公平交易,发挥其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 第三,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一方面,要改革有关体制,逐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农村的教育、卫生和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