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10000亿美元的背后的WTO紧箍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6:07 《财经时报》

  至2004年10月底,共有26个国家(地区)发起了177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保障措施调查案件,直接涉案产品的出口金额超41.9亿美元;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完全被进口大宗商品的数量所左右;中国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忧,其中之一就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有能带动中国的其他产业同步发展;入世进入“后过渡期”,中国将面临严重的挑战,而中国的外贸收支将可能在2005年出现真正的逆差

  本报记者 钮键军

  10000亿美元!

  对中国来说,今年这个接近一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外贸总额足以让国人眉开眼笑。但是,对于产业界来说,或许更多的是强作欢颜。

  令产业界担心的是,目前飞快的外贸发展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麻烦,即随着外贸的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同时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据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按照商务部的计划,原本为此次外贸过万亿美元准备了庆祝仪式。不过,这一计划最后被国务院领导否决,其主要原因在于,剔除加工贸易后,中国的贸易收支实际上是处于逆差状态。

  同时引起上层关注的是,面对“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如何保证外贸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摩擦频仍与大起大落

  在商务部10月底发布的《中国外贸形势报告(2004年秋季)》中,商务部有关部门预计,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将肯定超过1.1万亿美元,但中国外贸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贸易摩擦频仍。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此前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中国现时已进入贸易磨擦多发期,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部分产品出口构成重大障碍。

  据商务部统计,自加入WTO至2004年10月底,共有26个国家(地区)发起了177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别保障措施调查案件,直接涉案产品的出口金额超41.9亿美元。

  以反倾销为例,从1995年WTO成立至2004年6月,WTO成员方共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2537起。其中涉及中国的共286起,超过立案总数的1/7,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的个案涉案金额逐年攀升,金额过亿美元的大案不断出现。

  此外,目前国际社会也提出对中国的出口补贴提出了质疑。

  对此,原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张玉卿表示,这只是一个试探性的开始,一旦成功,中国对加国出口将不容乐观。他强调在反倾销案中,应高度重视反补贴问题。打掉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取得市场经济待遇的问题,如同成语‘螳螂捕蝉’中的‘蝉’,而反补贴就像‘黄雀在后’的‘黄雀’。要警惕在‘捕蝉’的时候,又被‘黄雀’捉住,腹背受敌。

  大起大落背后的大宗商品

  而今年外贸的“万亿美元”成绩背后同时隐藏着另外一个重大问题:外贸收支的大起大落。

  今年1-4月,中国单月的外贸统计都是逆差,其中2月份的逆差最大,达到79.9亿美元。尽管在之后中国单月的贸易收支都保持顺差,但直到9月份,中国的贸易收支才恢复到顺差状态。而到10月底,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09.7亿美元。

  但一些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忧,因为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完全被进口大宗商品的数量所左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约350亿美元,是外贸逆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同时,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的采购机制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媒体开始呼吁中国尽快参与到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的制定中,否则“中国将为大量进口支出大量的不必要成本”。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中国都是商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一些国际投机者利用中国急需商品的时机,趁势抬高价格,从中牟取暴利。

  而作为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的有关人士则在8月表示,中国将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期货订货的比重,财政拨款建立国家储备等方式,来缓解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问题。

  而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则在11月的一次讲座中表示,中国已经开始了新的操作方式,“悄然进口”小麦的方式将可能成为中国今后采购大宗商品的主要方式。

  而对于增加期货订货的方式,则有可能因为12月份发生的中航油事件而搁浅,因为中国主管部门一直担心拥有期货交易权将导致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机活动,从而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因为中国的企业对于期货操作并不熟悉” 。

  加工贸易困局

  此前中国媒体的文章中一直提及“外贸依存度”问题,但近年来这一词汇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中国外贸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所以使得此前一直提及的“外贸依存度”成为一个失真的指标,中国主管部门对于加工贸易是否要继续发展存在疑虑。

  但随着中国的就业问题以及中国今年年初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无论中国的官方还是贸易商们,都对加工贸易重新倾注了新的热情。

  由于中国实施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一些商品的退税率都出现了下降,出口商为了能保证自己的利润,纷纷转而进行加工贸易。而中国主管部门也提出了产业链延长的理论,希望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来促使加工贸易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2004年1-10月,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加了34.7%,而加工贸易进口则增加了37.5%,都高于同期其他贸易方式的增长速度。

  但中国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背后隐藏着很大的隐忧,其中之一就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有能带动中国的其他产业同步发展。有关人士指出,尽管中国的贸易收支目前保持着顺差,但如果剔除加工贸易因素,中国的贸易状态实际上是逆差。

  另外一个隐忧则是,中国的加工贸易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今年年初,在广东地区出现了少见的“民工荒”现象。为了能保证劳动力供给,广东省甚至出台了提高最低薪金的措施,希望通过增加薪金的方式来吸引农民工重新回到广东 。

  后过渡期任务重重

  从2004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入世的“后过渡期”阶段。在这期间内,中国的市场开放速度将迅速加快,国内产业将面临比此前更大的冲击。

  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国将进一步取消进口配额,同时降低关税。因此,专家认为汽车等行业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政府如何在保证履行入世承诺和保护国内产业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中国外贸的迅速发展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也考验着中国有关主管部门的智慧。根据商务部预测,明年中国的外贸增速将以15%的速度增长。

  但参与《新外贸法》制定工作的商务部原条法司司长张玉卿认为,新的《外贸法》已经为中国主管部门如何应对后过渡期提供了法律依据。历时4年多的修订工作,中国新的《外贸法》于今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张玉卿今年8月在一次《外贸法研讨会上》指出,对于保护国内产业的问题,新的外贸法已经赋予了中国外贸主管部门行使诸如美国的特别301条款的法律权利,对外国商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给予保护。而对于外国对中国商品可能实施的“无理”报复措施,中国政府也可以根据新的外贸法实施反报复。

  但商务部的有关部门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据悉,商务部公平交易局正在加紧制定中国第一个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而各地也正在制定针对性强的《WTO后过渡期行动纲要》。

  而商务部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对于2005年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表示些许的悲观。他认为在中国取消很多商品的进口配额以及进一步降低关税后,中国的进口将在明年出现爆发性增长,而中国的出口增速则将不会有太快的增长。他预计中国明年的外贸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而数额将在100亿美元以上 。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WTO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