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天下有灾 企业有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5:17 中国经营报

  作者:方家平编辑:刘元煌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灾难总会不期而至。新年临近之际 印度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所引发的惊天海啸 造成高达10多万人死亡,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百亿美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受灾国家慷慨解囊。有着传统美德的中国人民当然也不会例外,社会各界自发捐款捐物
。然而,这其中鲜有企业的行动和企业家的身影,见诸报道的仅有富商李嘉诚、汇丰银行香港分行、TCL公司等屈指可数的极少数企业或企业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企业界的悲哀。

  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国内企业或企业家绝大多数集体失语,至少暴露出了国内企业三个方面的软肋:一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有的企业一味重视经济效益的追逐,忽视社会效益的发挥,回报社会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营销战略的短视,有的企业宁可在广告上一掷千金,却在捐赠等社会公益事业上一毛不拔;三是捕捉商机的反应迟钝,有的企业面对灾难无动于衷,仿佛印度洋上的地震事不关已,缺乏“灾难经济”的敏感度,更无从灾难中捕捉商机的想法。这三根软肋,需要引起国内企业重视并反思。

  面对灾难,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本身是企业作为社会组成元素的应尽义务,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并不是为着自己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现某种特别的社会目的、并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的”。如今企业的发展已经从只重视资本、科技的发展,转到了以人为本、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发展上来,它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国际跨国企业就非常重视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以美国为例,每年的慈善捐款排名中,微软、IBM、沃尔玛、英特尔、戴尔、通用等大公司都名列前茅。而且,这些企业通过这些善举,也提高了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

  的确,企业在积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活动中,一定会得到比其付出更多的收获。虽然这种收获的期限可能长一点,但其确定性是无疑的。美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指出,能够兼顾各个休戚相关方面利益的公司,其业务增长率是其他公司的4倍。TCL集团公司作为非官方组织的国内首个向东南亚捐款的企业,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其获得的收益远非300万元能够购买得到的。

  从营销战略角度讲,策略性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战略。营销学就是顺着从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生态营销观念的脉络发展到现在的社会营销观念上来的。狭义上理解,社会营销是一种运用商业营销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或者运用社会公益价值推广商业服务的解决方案。面对这次印度洋海啸灾难,国内企业特别是那些已在或想在东南亚占有市场的企业、有志于跨国经营的企业,就应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捐赠行动,不仅能在国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比广告投入更大的收益;也有利于在东南亚市场上塑造国际形象。

  在灾难面前,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赈灾捐赠,提升企业形象,这是天下有灾、企业有责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面就是以发展为已任的企业有责任在灾难中寻求负责任的商机。这种负责任的商机,不是发灾难财,而是一种在承担责任的同时获得的发展机遇。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先例可资借鉴。早在1988年初春,上海市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甲型肝炎,一时间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门庭若市,求购板蓝根者络绎不绝,该公司并没有“趁火打劫”,而是保持原有价格,药品一分钱未涨,赢得了上海人民的好感,为后来该公司顺利占领上海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稍纵即逝的机会在每个企业和每个人面前是平等的。只有果断者才能够迅即抓住。在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中,香港安泰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潘 昌大胆决策,除立即捐款100万美元外,公开承诺把所有地震遗留下来的孤儿都抚养长大。此举之后,安泰在台湾的影响力大振,企业得到飞速发展。

  面对“灾难经济”所凸现的商机,企业固然不应该为眼前的利益所动,但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的企业不失为上乘的企业。就此次海啸灾难而言,波及南亚及北非等多个国家,海啸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大多数设施均在瞬息之间灰飞烟灭,受灾地区的工农业均遭重创,百废待兴。而重建这些地区则需要众多的物资。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应可寻求到发展的商机。

  天下有灾,企业有责。这种责任,既是企业对于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是企业寻找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责任,说到这,国内企业是不是该在此次海啸灾难中有所行动呢?

  为何而评

  面对造成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灾难性海啸,中国政府向受灾国家捐款捐物,已经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作用。目前,奉献爱心的国内企业还不是很多,这个现象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笔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是一种自发自觉性行为,切莫染上追求“商机”的色彩,而且并不是社会责任一有“表现”,灾区重建等商机就滚滚而来而对于更多的要实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更是一项长期投入,长期受益的任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