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教育整顿 政府理应更有作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1:09 南方都市报 | |||||||||
最近,广东省教育厅表示:公办学校进行办学体制改革一律不再以小区配套学校作为试验项目,教育审计部门将把这类民办学校纳入审计范围,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增值管理。“名校办民校”,多系原公办名校创办的民办机制的分校,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的诸多争论,终于以教育部门的叫停而尘埃落定。 对于小区内名校办民校,公众历来诟病不已:一是产权难分乃至不分,导致国有教
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尝试和房地产营销概念,两年前兴起于广州的“名校+楼盘”联姻模式可谓引领潮流。最为地产商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它带来的“多赢”局面:楼盘藉名校之名身价倍增;名校输出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民校反哺母体;政府不用花钱而坐拥一流的教育硬件设施,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不足;社会则增加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民众可获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是,为什么本来可以皆大欢喜的事情,却带来了大量负面影响和怨声载道?一味谴责开发商的利欲熏心于事无补。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参与办校的资本方,其目的就是让利润增值以实现最大化。这本是资本之特性,无可厚非。而教育资源由于其特殊性,无疑处在强势地位,消费者却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毕竟谁也不敢拿孩子的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对教育领域进行引导、规范和投入。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这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作为公众利益守望者的政府乘势卸担子,对教育资金投入的缺席导致在政府、开发商、名校和公众的利益交织博弈之中,所有的代价转化到了公众头上。本报去年策划的“番禺新移民”之教育篇曾明确指出这一点。如今,教育部门责任意识觉醒,对此问题进行反省整顿值得期待。尤其是曾经被当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教育房地产被断然叫停,更见政府对该领域进行整顿的决心。 叫停只是整顿小区配套学校的开始。不再办新学校,但是对已经办起来的学校,必须给予合适的名分,以免教学秩序发生震荡。这就有必要对名校所办民校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厘清产权,明确办学各方的权利义务,真正实现法人独立,校舍独立,财务独立,教学教务活动独立。在此基础上,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即使名校所办的民校,也具有公共教育的性质。尤其是占用小区配套教育设施所建的民校,必须满足小区业主子女“免试、就近入学”的需要,多余的资源才能招收成绩优异或者是高价收费生。近日,省教育厅也表示,将保证小区配套学校为小区购房户服务,民众对此应有信心。而为了避免教学收费下降而导致教学水平的下滑,政府应按小区民校接收义务教育的学生数从教育经费中给予一定的补偿。 叫停是为了整顿,而整顿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叫停小区名校办民校,不是也不会导致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民办教育事业的裹足不前。恰恰相反的是,名校办民校如同过去的官办企业那样,用绝对优势的地位挤占教育的高端市场,妨碍社会民间资本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叫停整顿,正好可以规范民办教育市场。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是经费不足,因此有必要吸引民间资本投身教育拾遗补缺。2003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其义正在此。政府理应以这次整顿为契机,深化民办教育改革,为民办学校创造宽松的社会氛围,为民众在教育消费多元化的时代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