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责任需要民间力量助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1:26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圣迭戈特约记者 沈莫寒、记者 张韦 报道 2004年圣诞节刚过的美国圣迭戈街头,当地著名的慈善机构“I Love Everybody”(ILE)的筹款箱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个中心。许多美国人在此排成长队,为那些在海啸中遭受重创的国家捐款。而在遥远的中国北京,捐款也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热门话题。
美国民间组织的力量 斯蒂芬.沃什,ILE的一个项目负责人,曾经参与过拉美国家飓风后重建和伊拉克战后重建等多项救援活动,在忙碌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捐赠在美国是一个传统,而像它们这样负责捐赠的组织在美国可以数以十万计。 身为一个拥有宗教慈善传统的国家,美国的民间人道主义力量在美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布朗博士对记者说,美国在布什上台之后,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使得自身结怨甚多,但是美国民间的人道主义组织却依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和爱心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众认识到,美国人民并不完全等同于美国政府,虽然这些人道主义者本身并不是以为美国树立形象为出发点,但是客观上也消解了一些国家民众对于美国的怨气。 沃什也对记者说,虽然美国政府在全世界的人道主义救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很多国家的人会认为美国是有企图的,何况美国政府经常开空头支票,这是令许多急需援助国家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而民间的救援力量就不一样了。 “我去过伊拉克,在那里进行了一些人道主义的救援活动。伊拉克人对我们美国人的成见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他们的观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认为我们是不带目的的,是来帮助他们的。所以我认为,民间组织的力量能帮助政府解决一些问题。”沃什说。 中国民间力量的彷徨 正在沃什为灾区民众组织募捐的时候,赵明也向中国红十字会捐出了自己的一点心意。捐完款后,赵明向记者坦陈,在捐款之前确实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过去捐款的渠道有限,“国内可以捐款的地方太少了”。 事实上,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外人道主义援助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而这次的行动也可以说是中国政府和民间展开的最大一次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社会学家李明水这几天一直在观察中国的民间救助形式。他认为,中国的民间救助多半还通过单位进行,最终的款项也都是交由带有官方色彩的慈善机构来运作。但是,如果让一些民间组织参与其中,按照目前中国NGO鱼龙混杂的局面,也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 所以,李明水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完善慈善方面的立法,让更多的组织来参与募捐活动,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从事人道主义救援。 他分析说,这次募捐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国有影响力的阶层,比如富豪,比如体育界、演艺界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小。演艺界虽然这几天也要开始募捐,但是动作显得慢了几拍,给人感觉是被逼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进步”。 事实上,如何利用民间力量来助推政府的人道主义行动,在救灾的同时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是这次救灾中一些学者关注的话题。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公共外交的学者向本报记者分析了民间人道主义和国家行动应该如何配合的问题。他认为,中国首先必须让民众参与国际行动,形成通过民间接触塑造民族形象的意识;其次要依靠民间力量来解决国家形象与政府形象高度一致化的困境;最后,应该让民间的公众工作做在政府工作的前面,为政府外交决策争取时间和空间,比如民间捐款就可以先于政府决策启动。 美国普度大学的政治学者王圣风也认为,中国目前应该着手培养国民的人道主义意识,这样也能从目前单纯的捐款发展到一些志愿者层面上的人道主义救援活动,而这些人对于中国和其它国家处理好关系将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