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期待更多回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09:23 中国财经报 | |||||||||
李琼 如果说,横扫整个中国的“审计风暴”始于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提交给全国人大的一份审计报告,那么,由审计结果顺藤摸瓜“挖掘”出的原北京市供电局局长赵双驹的落马可谓是一个新高潮的开始。
近日有媒体报道,该案已正式移交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公诉将在2个月内提出。赵双驹由此成为2004年审计署发现的24起案件中被送上法庭的第一位官员。 这意味着一场真正的“风暴”已经降临。 此前,人们虽然也对审计署利剑出鞘拍手称快,却也不乏冷眼旁观“到底有多少贪赃枉法者能倒地”的心态。君不见,防洪问题工程的肇事者们抛出“披露隐蔽工程质量问题是审计部门为了‘表功’”的大帽子,而恰逢电力多事之秋的供电大户也含蓄地批评审计署“影响了公司员工的士气”。更有挪用奥运会专项资金的单位索性给媒体来个闭门羹,啥意见也不发表,看你能把我怎么着。 要打雷更要下雨,当这样的言论和态度频频见诸报端之际,有关部门具体、实际的处罚措施是对其最有力的回击。当更多的当事人被先后送上法庭并得到恰如其分的处罚时,政府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信息:“审计风暴”不是毛毛雨,决不仅仅止于一份曝光的黑名单。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让名单上的个人和单位受到应有的惩处,如何让名单暴露出来的我们的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是比曝光更为重要的事情;风暴的旷日持久需要更多的能量加入:审计署是先锋军,而让这场“风暴”扫荡全国并带来焕然一新的气象,必然要求我们国家的各个部门协同作战。比如,我们的检察部门应按照审计署提供的线索搜集完整的证据并提起公诉;我们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审视自身内部构造的漏洞,提出更完善的改革方案;包括媒体、群众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也要动员起来发挥舆论、社会监督作用。 人们在期待,期待更多对审计报告的回应出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